本篇文章875字,读完约2分钟
尽管力拓的胡士泰案已经告一段落,但其背后的中国商业秘密泄露问题却令人震惊和深思。在全球经济日益一体化、国际贸易冲突日益增多的背景下,如何成功保护商业秘密、经济安全乃至国家安全,正成为复杂形势下中国必须有效应对的紧迫问题。
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这本应使中国在铁矿石谈判中获得更多发言权,但目前的情况是,中国的海外铁矿石谈判屡遭失败。“外面有鬼,里面有贼”,这是造成这种被动局面的一个重要原因。内部利益不统一和统一,这为商魔的旅行提供了一个天然的通道。
泄露中国商业秘密造成的损失更令人担忧。从这起力拓案来看,只有一名被告收受了高达7514万元人民币的贿赂,这些幕后交易给中国整个钢铁行业带来的杀伤力是巨大的。
好的武器、好的战略和好的保护是在保护商业秘密的攻防战争中打好仗的必要条件。然而,在这些方面,中国仍然存在许多缺陷和不足。
首先,预防意识差。胡士泰在国内高等院校接受教育,后来获得澳大利亚国籍。他对中国和钢铁业非常了解,这种商业间谍对中国钢铁业的监视是极其致命的。然而,近年来,在国际贸易过程中,无论是行业还是企业都很少强调商业秘密意识。
第二,法律法规滞后。目前,特别是在国际全球化阶段,它与经济安全和信息安全交织在一起,表现出更多的复杂性。从美国的角度来看,它在保护商业秘密方面在国内外都有一个严格而完善的法律保护网络。例如,为了有效保护商业秘密,美国在1996年通过了《经济间谍法》。该法涵盖的范围极其广泛,包括各种金融、商业、科学、技术、经济或工程信息,以及各种计划、计划、汇编、程序要素、公司设计、原型要素、方法、技术、流程、操作步骤、程序等。可以构成有形或无形的商业秘密。法律规定了两种犯罪:“经济间谍”和“窃取商业秘密”。违者可处15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50万美元以下罚金。如果一个法律实体违反了法律,它可以被罚款不超过1000万美元。
第三,制度建设不完善。据专家分析,商业秘密频繁出现的重要原因是商业秘密涉及多个行业和领域,但目前我国还没有统一的职能部门来监督管理和承担保护商业秘密的责任。
上一页12下一页
标题:正视我国商业机密安全的软肋
地址:http://www.3mta.com/njxw/101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