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01字,读完约4分钟

带着实现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双重理想,平岗希望实现从“未完”到“建成”的建筑师理想。

选择空工厂的空房间,并把它建成一个三层的工作室。穿过一楼的员工工作区,踏上面向投影墙的楼梯(可用作阶梯教室),然后上二楼。左边是dc国际的模型展览场所。平刚指着模型室靠墙的海报板说:“让这群人先富起来。”半开玩笑地要求记者过去签上他的名字。“每个人都喜欢这样。”他说。或许应该由华盛顿国际公司自己来签名。

DC国际:从“未建成”迈入“建成”

2004年至2008年,由平岗创办的dc国际在宁波开展了200万平方米拆迁安置房的设计实践,其中东新城拆迁安置房荣获2008年由《商业周刊》和美国建筑记录联合颁发的“好设计就是好生意”设计奖,使dc国际一举成名。如今,平刚承认他的客户非常多样化,设计涵盖了公共建筑、居住社区和城市设计。与许多建筑师不同,在整个面试过程中,平岗始终强调的不是概念和风格,而是“态度”和“建筑”本身——实用的建筑。就像他的办公室一样,隐藏在三号馆上层半开的屏风墙后面,到处都是教授商务谈判技巧的书籍和户外设备,低调之下却出奇的坦率。

DC国际:从“未建成”迈入“建成”

从2003年最困难时期的十几个人到现在的60人团队,dc国际并没有因为风格而获胜。平岗总结的三大法宝是:认真工作、创意设计、良好的服务态度,因此充满信心:“哪个客户不会与这样的公司合作?”然而,另一方面,对建筑领域话语权的焦虑很小,但它总是存在的。事实上,对于建筑界来说,这的确是一个眼球经济的时代。从库哈斯的新中央电视台大楼到赫尔佐格的鸟巢,建筑已经被用来标记和炫耀,远远超过了居住和使用。他用自己的偶像美国建筑师路易斯·康(Louis Kang)来测试平岗对风格和话语权的焦虑,他毫不掩饰地说:“我崇拜他不是因为他的风格,这与风格无关。”这是他的态度。他几乎默默无闻了30年,然后成名了。”上大学时,我和室友争论我是否想成为路易·康。平只是不想出名。“但现在我知道了。因为只有坚持这么久,才能达到他的高度。”事实上,无论师傅的身高能否达到,姿态身高都是平岗一直追求的。

DC国际:从“未建成”迈入“建成”

刚从北极回来,正要赶往戈壁。平刚说他用冒险来缓解焦虑,但是“现在,出去的频率真的有点太多了。”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作为经理的自省。作为一个设计企业的领导者,他打算让管理变得简单,“因为评价标准相对简单”;面对公司的发展,作为企业决策者,它不得不在做大与做好之间徘徊,在受资本控制和控制资本之间徘徊。“毕竟,设计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DC国际:从“未建成”迈入“建成”

行业历史和趋势

长江:dc国际成立12年,也是中国快速城市化的12年。今天的市场和当年的市场最大的区别和挑战是什么?

平岗:当我在2001年和2002年回到大陆时,dc实际上已经发展起来了。这12年来,我最直观的感觉是,从业主到政府,做事越来越不急于求成。越来越多的政府官员,尤其是江浙省的地方官员,年龄在35岁到40岁之间,他们往往真的想做点什么。当然,这意味着他们的专业要求越来越高,但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件好事。

DC国际:从“未建成”迈入“建成”

事实上,dc发展最困难的时候是在2003年,当时我们参加了很多比赛,但是在全年都获得了第二名-这意味着你做得很好,但是合同,对不起,你没有。但是慢慢地,你会发现业主对建筑师有很高的要求,要求你更专业,改善你的服务。例如,在开始时,项目需求经常是混乱的,类型也不清楚。但现在,随着细分,业主会经常告诉你,我想要一个旅游房地产或高端酒店的专业房地产。双方对该项目都有更明确的标准。

DC国际:从“未建成”迈入“建成”

长江:dc国际在过去的12年里一直在发展。你认为它离公司原来的位置是近还是远?还是不断调整?

平岗:七年多前我的简历里有一句话,有点别扭。“实践从‘未完成’到‘完成’,具有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双重概念”。我认为这句话至今仍然适用。

我一直想让我们公司的网站看起来很酷,半黑半白,半写不建。这里有一些我们还没有意识到的好的设计作品。另一半说建成,这也是特区的代表作品。因为有太多未完成的项目,所以之前没有这样做。现在,两者在数量上已经达到了平衡。我认为我在公司的职位非常实际。对于一个架构师来说,它是构建的,而不是构建的,两者都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您的开发可以一目了然。

DC国际:从“未建成”迈入“建成”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标题:DC国际:从“未建成”迈入“建成”

地址:http://www.3mta.com/njxw/101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