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25字,读完约2分钟
尽管国家已经三次、五次禁止统一订购辅导书,但仍未能切断学生从辅导书中赚钱的“黑手”。
《经济参考报》记者在安徽调研时发现,学生们并没有真正减轻负担,书包里还塞满了各种咨询书籍。事实上,在行政力量的推动下,所有学校只需家长签署一份订购单,便可继续进行“统一订购”。除了教学辅助出版社,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新华书店和学校也在蚕食高额利润。在清晰可见的教辅图书产业链下,本应干净的义务教育产业正面临着被侵蚀和破坏的巨大危机。
学生被迫“自愿购买”
早在2001年6月7日,《新闻出版总署、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教材管理办法的通知》第三条就规定,禁止将各种形式的教材纳入中小学教材目录。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不得以任何形式强迫学校订购,中小学校不得组织学生购买,经销部门不得向学校订购或以任何形式捆绑教材。此后,教育部几乎每年都会同其他部委发布文件,禁止任何单位或个人进入学校,并统一订购助教。
尽管国家一再下令,但“学校统一招生”的大戏仍在各地上演。
合肥的一些家长向记者表示,他们最近收到了学校的一条短信,通知他们不要把教材放在孩子的书包里,因为高等教育部门会来检查。
这些可耻的教材包括基础训练、大试卷等。,学校统一订购,一些老师“建议”学生购买。
“这是自愿的!”合肥一名四年级小学生丁伟(化名)故意提高了嗓门。这名学生的父母告诉记者,除了一个学期花140多元给学校买课本外,老师还建议买80多元的辅导书。老师会给学生的家长发一份清单,请他们在上面打勾,并反复强调这是自愿购买。
“敢说是不由自主的吗?”安徽省桐城市一名学生的家长说,老师们现在给辅导书布置作业。如果他们不买指定的辅导书,老师甚至可能不会改变他们的家庭作业,甚至把他们孩子的座位转移到后面。父母根本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知道学校和老师有问题,大多数学生和家长选择了沉默。
据了解,2009年4月30日,教育部、国务院教务处、监察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国家审计署、新闻出版总署发布了《关于规范2009年教育收费进一步控制教育收费的实施意见》(教监字第20095号),明确规定严禁将教学辅助材料纳入教学图书目录,发布《教学辅助材料推荐目录》,并设置上一页1234下一页
标题:揭秘教辅书暴利产业链 出版社教育部门等四马分肥
地址:http://www.3mta.com/njxw/102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