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39字,读完约3分钟
民族品牌衰落的法律风险分析报告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国内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二位。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品牌经历了从制度建设到品牌推广再到初步繁荣的过程,涌现出了一大批知名品牌。
但是,从整体发展情况看,中国品牌发展还不成熟,中国在世界经济中仍扮演着“世界加工厂”的角色。在世界各大城市的商场里,“中国制造”的商品随处可见,但很难找到“中国品牌”的影子。可以看出,中国是一个制造业大国,但它绝不是一个品牌大国。
据统计,仅占全球品牌3%的世界知名品牌约占全球销售额的一半,而美国拥有全球十大最有价值品牌中的八个。显然,品牌不仅代表着一个企业的形象,也象征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
创建一个知名品牌是一项艰巨的工程,甚至是昂贵的,但摧毁一个品牌只是一个思考的问题。我们遗憾地看到,近年来中国企业中出现了不少优秀的民族品牌,这些品牌已经被摧毁或趋于消亡。
然而,曾经声名显赫的中国名牌,与其说是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迷失了方向,不如说是陷入了法律风险,最终趋于消亡。由此可见,中国企业家缺乏品牌法律风险管理能力已成为中国品牌破产的最重要原因。
为此,《中国时报》与北京智威律师事务所一起,对曾经在中国市场上广受欢迎、家喻户晓、但现在几乎衰落甚至消亡的典型品牌案例进行了梳理,揭示了它们的法律风险。一方面,他们记住了已经逝去或正在消亡的品牌,另一方面,他们为中国正在发展的品牌敲响了警钟,为中国企业的法律风险管理提供了借鉴。
最会跳舞的火腿肠——“春天的首都”
品牌行为:
由于“舞动的火腿肠”的广告,春都火腿肠风靡全国,在中国开创了一个以西方香肠产品为主的新兴产业,推动了中国食品(市场、信息、评论)加工业的历史性变革。当时春都几乎成了火腿肠的代名词,轻松获得80%的市场份额。
下降和下降:
春都品牌的衰落主要是由品牌危机引起的。1993年12月15日,冷库储存的2600吨原料因生肉冷库突然发生火灾而被毁,损失4000万元。火灾后,冷藏中熏制的生肉应按规定全部丢弃。然而,春都集团的领导觉得很遗憾,他们把一些没有熏得太多的生肉掺入到生产火腿肠的合格肉类中。之后,被竞争对手的谣言所陷害,买家一个接一个的退货,春都集团元气大伤。
中国火腿肠行业基本形成后,市场上出现了双汇、郑融、罗进等新品牌,竞争形势急剧恶化。公司陷入了一个怪圈:“销售不佳——资金紧张——原材料质量高、价格低——质量下降——销售不佳。”1998年11月,外国投资者撤回了他们的资金。2001年,作为上市公司的大股东,春都集团向外国投资者偿还了上市筹集的大部分资金。然而,这并没有从根本上挽回春都品牌经营的颓势,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春都继续亏损。春都作为一家上市公司,在第二次资产重组中不得不完全剥离食品行业。
智威点评:
春都在品牌危机管理中存在严重的法律风险,其最终爆发是导致企业品牌衰落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公司的品牌管理运营能力不足。品牌危机发生十多年后,春未能重塑品牌形象,恢复市场消费信心。
同时,产品质量管理能力的缺乏也存在很大的法律风险。在春都产品的经营过程中,产品质量一直是它的软肋。作为火腿肠的大品牌,其质量很难与其品牌定位相匹配。上一页1234567891011下一页
标题:拿什么拯救你 没落的民族品牌
地址:http://www.3mta.com/njxw/104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