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97字,读完约4分钟

最近,CCID咨询公司(报价、信息和评论)卷入了ipo欺诈丑闻,一石激起千层浪,咨询业也被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一些媒体称之为“咨询业的潜规则”,这使得整个咨询业遭遇信任危机。

赛迪顾问“造假门”事件呼吁咨询行业监管和自律

作为这个行业多年的从业者,首先让我想起这件事的是,咨询业迫切需要自律和监管。对中国来说,咨询业是一个新兴行业,真正进入中国才二十多年。大部分的商业模式和方法都来自国外,而这个行业还没有建立起一套系统的规范和遵循的原则,这导致所有的咨询公司在商业模式创新和数据应用方面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如果控制不好,就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我认为这一事件不仅为更多的咨询公司敲响了警钟,也对政府相关部门提出了新的要求。行业协会和政府监管机构应借此机会制定行业规范,建立行业准入和处罚方面的规章制度,以保障该行业的健康发展。如果一些企业仍然违反规则,他们需要承担高风险,这也是对那些一直在规范其业务的公司的一种保护。此外,自律和道德约束对咨询行业的企业也非常重要。一方面,咨询公司使用的统计方法应得到业内的认可,并经得起推敲,在此基础上,应进行大量深入调查。在数据使用方面,应提前告知客户使用的范围和条件,而咨询公司在获取市场份额和行业排名等敏感数据时应特别谨慎,在得出结论之前必须进行更深入、更科学的调查。

赛迪顾问“造假门”事件呼吁咨询行业监管和自律

这一事件实际上导致了行业中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咨询公司如何在社会信誉和客户利益面前定位自己?一个咨询公司,首先是一个第三方中立组织,它的客户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所以我认为一个合格的咨询公司应该能够平衡它的客户和它自己的中立组织的关系。超出允许误差范围,客户提出的数据修正要求从长远来看无法得到客户的同意。如今,获取数据的方式越来越多,市场也越来越透明,因此很难掩盖虚假数据。在你解释清楚这种关系后,我相信很多客户都能理解。我认为公司越大,就越应该以身作则,否则将会对整个咨询行业造成致命的打击,就像乳制品行业的三聚氰胺事件一样。事实上,我们与客户的关系应该是相互依赖和支持的,而不是完全依赖的。此外,有咨询需求的企业和有能力上市的企业被认为是他们行业中最好的。我不知道“假门”背后的真实情况是什么,也不知道所谓的“内幕”报道是真是假,但作为一家咨询公司,我们应该走访统计上相当数量的类似企业、供应商、用户和渠道,以及行业专家。如果这些都没有做,只打了几个电话,如何能获得的数据经得起审查?

赛迪顾问“造假门”事件呼吁咨询行业监管和自律

我从事这个行业已经十多年了,我和许多同行打过交道。我有理由相信有意识的欺诈只是一种孤立的现象,大多数咨询公司都在以标准化的方式运作。当然,每个行业都会有一些机会主义公司。对于一个只有20年历史的咨询业来说,国家监管机构没有规范的法律法规,行业协会没有案例参考,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非法经营的公司。在这种情况下,媒体进行一些批评和披露是合适的,但我认为更重要的是给予一些指导,呼吁这个行业的相关部门对这种行为进行规范,以便以后的企业能够以此为鉴。例如,有人对国内生产总值的统计数据表示怀疑。事实上,gdp统计也有预设条件。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预设条件将变得不科学。此时,我们要做的是纠正,而不是用棍子杀死和推翻整个数据。因此,整个咨询业不能因为个别现象而被定性为“数据欺诈”,甚至这件事可以被提到咨询业的潜规则中去,这是有偏见的。

赛迪顾问“造假门”事件呼吁咨询行业监管和自律

从咨询行业的专业角度来看,每个咨询公司使用的统计方法和角度可能会有所不同,这将使获得的数据略有不同。此外,调查过程中的抽样环节也允许有一个合理的误差范围,在这个范围内的数据被认为是合理的。例如,对于一个上市公司来说,它的收入和成本可以按照不同的规则进行,而按照不同的规则得到的财务报表也是不同的。因此,我认为媒体首先应该知道咨询公司用什么样的分析方法来获取数据,然后判断数据是否真实。

赛迪顾问“造假门”事件呼吁咨询行业监管和自律

最后,我认为对于一些受此次事件影响的被评估企业来说,值得考虑。列表应该是一个起点,而不是终点。如果你通过发布一些虚假信息获得上市资格,其后续发展将难以为继。因此,企业在内部使用数据或对外发布数据时,应该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更加严格,否则会给自己带来不可预知的影响。

赛迪顾问“造假门”事件呼吁咨询行业监管和自律

相关主题:

用老虎的眼睛看企业——CCID顾问的假门

标题:赛迪顾问“造假门”事件呼吁咨询行业监管和自律

地址:http://www.3mta.com/njxw/111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