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549字,读完约1分钟
中国的海藻、虾、贝、鱼、海参等五次海水养殖产业浪潮都源于青岛,并迅速向全国海岸线推进,实现了中国水产养殖业“养殖高于捕捞”和“海水超过淡水”两大历史性突破。
第一波:20世纪60年代,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曾成奎院士为代表的青岛海洋科学家创造的海带养殖技术掀起了一股海藻养殖的浪潮,使中国的海带养殖从无到有,成为世界第一,年产干海带30万吨。
第二波: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黄海水产研究所赵院士为代表的科研人员突破了“对虾工厂化人工养殖技术”,掀起了一股海水对虾养殖的热潮,并于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第三波: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海湾扇贝养殖为代表的贝类养殖使中国贝类年产值超过100亿元。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张福穗院士从美国引进海湾扇贝,其“海湾扇贝工厂化养殖技术”的研究成果获1990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第四次浪潮:世纪之交,以比目鱼文化为代表的海洋鱼类文化浪潮。1992年,黄海水产研究所雷记林院士从英国引进大菱鲆,突破了工厂化育苗的关键技术。2001年,该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第五波:近年来,以海参文化为代表的海参文化。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青岛率先突破刺参工厂化育苗繁育技术。近年来,开展了病害防治、刺参幼苗复壮和良种培育研究,建立了刺参育种技术平台。
标题:从青岛走向全国的5次养殖浪潮
地址:http://www.3mta.com/njxw/120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