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5443字,读完约14分钟

“我终于活了下来。”中铝公司(以下简称“中铝”)副总经理陆幼青松了一口气。他在接受《中国企业家》采访时表示,“今年大家的心情都很好”,因为“这种每月损失数千万的可怕日子再也不会回来了。”

中铝:最坏的时光过去了吗?

感觉如此深刻并不奇怪。在过去的一年半时间里,中铝作为一个中心企业,就像坐过山车,从顶峰到低谷,然后挣扎着走出泥潭。而且,这样一部巨无霸的命运“逆转剧”确实值得人们关注。

中铝:最坏的时光过去了吗?

一年前的2月12日,中铝成为了一匹“黑马”,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因为它宣布将向全球矿业巨头力拓投资195亿美元,当时力拓财务状况极其紧张(由于2007年收购加拿大铝业,力拓背负了约380亿美元的沉重债务)。然而,中国企业创造的“世纪大事”并没有持续多久。几乎在2月底,力拓就开始酝酿“破婚”,但这位“狡猾的新娘”也计划继续利用这种情况——中铝的巨额资本无疑是他们走出泥沼的保证。直到6月5日,力拓单方面宣布撤回对中铝的注资。对此,中铝总经理熊维平多次表示“非常失望”,认为这是中铝的“一次挫折”。

中铝:最坏的时光过去了吗?

自那以后,中铝陷入了深深的泥潭。值得一提的是,早在2008年1月31日,中铝和美国铝业公司就在伦敦证券交易所一举以140.5亿美元收购了力拓伦敦上市公司12%的股份,成为力拓的唯一最大股东。到2008年底,力拓的股价已经下跌了74%,巨大的浮动亏损让中铝受到质疑。

中铝:最坏的时光过去了吗?

在2008年8月首次跻身世界500强的短暂喜悦之后,中铝不得不面对一个艰难的局面。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有色金属价格大幅下跌,铝价格从2万元/吨左右降至1.2万元/吨左右,最低接近1万元/吨。2008年,上市公司中铝的净利润仅为922.8万元,同比下降99.91%。自2008年10月以来,中铝不得不采取一系列措施,如减产和减薪,以应对业绩下滑。

中铝:最坏的时光过去了吗?

“从2008年到2009年,中铝的亏损总额为120亿英镑,与两年的折旧费用完全相同。虽然它没有伤到骨头,但它损失了两年的折旧。”吕友清开玩笑说。

今年1月19日,中铝发布的2009年年度业绩预测也显示,其年度综合净利润(归属于母公司)将出现亏损。然而,吕友清更愿意提及一个激动人心的数字:1420亿元人民币——中铝2009年的销售收入。这意味着中铝的生产经营状况已经稳定和改善,其氧化铝和电解铝产能的开工率甚至达到90%以上。

中铝:最坏的时光过去了吗?

“世纪大事”宣布后接替肖亚青的熊维平用一系列形容词来形容中铝面临的形势:“公司的生产经营正面临着自成立以来最大的、全方位的、前所未有的挑战。”

中铝:最坏的时光过去了吗?

现在,最坏的情况可能已经过去,但“巨大的挑战”还远未结束。

猛踩刹车

熊维平面临的巨大挑战几乎始于他回到中铝(2006年调任中国旅行社集团总经理之前,熊维平是中铝的副总经理兼中铝的总裁)。

一方面,他需要处理“世纪大事”。为此,在他上任十天之后,他带领一个团队前往澳大利亚,会见了力拓公司首席执行官汤姆·艾博年、负责批准交易的政府官员和当地媒体,以消除市场对中铝的不信任。澳大利亚反对党反对这项交易,并一度引发了一波反对浪潮。另一方面,在全球经济衰退的背景下,他需要尽快带领中铝走出亏损困境,全球经济衰退导致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下跌,需求大幅下降。这相当于“戴着脚镣跳舞”,要求他在国内外两条战线上作战。

中铝:最坏的时光过去了吗?

对中铝而言,实际情况更加复杂。自2001年12月在香港上市以来,这家公司一直在快速发展。

从2002年到2005年,通过不断的并购,它在氧化铝行业建立了优势。2005年,作为氧化铝下游产品的电解铝行业陷入低谷,中铝借此机会先后兼并了八家电解铝生产企业。2007年,中铝回归a股,继续并购兰州铝业、山东铝业、包头铝业和连城铝业,并通过增资扩股战略重组云铜集团。一度,它成为世界第二大氧化铝生产商和第八大电解铝生产商。2007年,中国铝业也开始在海外大踏步前进:获得了澳大利亚昆士兰州奥卢昆铝土矿项目的开发许可,投资约30亿澳元;投资8.6亿美元收购加拿大秘鲁铜公司;同时,它还在沙特阿拉伯建造了一座电解铝厂。

中铝:最坏的时光过去了吗?

然而,在快速扩张后,中铝在管理结构、财务、横向竞争等方面埋下了许多隐患。,但是速度暂时掩盖了矛盾。最终,所有的矛盾几乎完全因为投资力拓的失败而爆发。当时,熊维平曾谈到自己内心的压力。"一些员工对路在哪里感到困惑。"

中铝:最坏的时光过去了吗?

“公司面临的严重困难根本不是金融危机造成的,也不是产能过剩造成的,也不是竞争对手造成的,而是自身的体制机制造成的,存在严重的结构性问题。”熊维平在2009年底的一次内部讲话中直言不讳地总结了这一点。

中铝:最坏的时光过去了吗?

联合证券(United Securities)有色金属分析师叶涛也认为,中铝在快速增长期的尾部不幸遭遇了一场金融危机。一方面,原有的高速增长势头不足,另一方面,全球经济正在衰退,而这两个因素正好重叠。

中铝:最坏的时光过去了吗?

当然,中央企业的光环也是一个沉重的负担。中铝的生产成本在同行中一直很高。在电解铝的成本构成中,电力约占40%。“虽然中央企业受到地方政府的尊重,但很难获得优惠电价,因为电费收入和地方政府的参与度很高。”叶涛认为,尽管中铝凭借自己的地位对宏观信息了解得更多,在战略方面也比其他公司判断得更准确,但在与地方政府的博弈中,无论是电力还是土地资源,它都没有优势。

中铝:最坏的时光过去了吗?

为此,2009年,中铝不得不进行“全面标杆管理”,从国内外先进企业中寻找标杆,甚至低下骄傲的头与民营企业相比较。从管理、技术到投资链,每个子公司都应该找出几个问题。

中铝:最坏的时光过去了吗?

“这并不比不知道要好。除非我比较一下,否则我看不见它。我不能再这样下去了。”吕友清回忆说,一些标杆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是中铝的5倍,甚至高达10倍,这让许多高管感到震惊。在一个标杆企业中,在中国铝业的团队领导之上有多少经理,就有多少员工。

中铝:最坏的时光过去了吗?

在后危机时代,中国铝工业也将进入长期产能过剩。根据摩根士丹利的预测,2008年底mainland China铝工业闲置产能已再次投入生产,2009年11月的月产量升至136万吨,为三年来最高。

中铝:最坏的时光过去了吗?

在这种背景下,中铝铝板的成长受到了极大的挑战——这已经不是中铝横扫电解铝的时候了。“在当前环境下,自建比收购更便宜。问题是人们不愿意出售。然而,如果是自建的,中铝作为一个中心企业,必须在各方面遵守规则。与一些本地企业不同,他们不敢赚钱,也不敢未经批准就走。这肯定会对中铝产生影响。”叶涛认为,将产能转移到中国资源丰富的地区不是一天的工作。他认为,中铝在铝行业的增长将在未来遭遇瓶颈,主要焦点仍将是铜。

中铝:最坏的时光过去了吗?

然而,在铜行业,中铝也遇到了类似的问题。处理能力是中铝的缺点。如果中铝现在想建一个大型铜冶炼厂,投资将少于100亿元人民币,不到一年就能建成。此外,有许多港口自愿来找你。如果中铝愿意,它可以随时在中国建造一个港口条件最好的铜工厂,比国内另外两个铜巨头江西铜业和铜陵有色金属公司更短更长。“但我们实际上不能这么做。”吕友清分析说,铜冶炼长期过剩,中国自己的铜精矿支持能力甚至不到10%。“如果我们再做一次,就会有更多的盈余。”?"

中铝:最坏的时光过去了吗?

当然,最好的办法是盘活股票,在产权和技术上与其他铜企业合作。然而,在对方看来,这不一定是一个双赢的选择。“过去,当他们来找我们时,我们并不想要它;现在我们正在寻找他们,他们感觉非常好,他们必须独立从事100万吨和200万吨的工作。”中铝的一位高管对这种情况非常不满。“现在当地有一些同志,没有减排增效的概念。他们都反对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因为过去的逻辑是这样的。谁不听话,谁就发展;谁听话,谁就不发展。”

中铝:最坏的时光过去了吗?

一位匿名的业内人士认为,中铝似乎不必为此感到委屈。“中央企业的地位是一把双刃剑。虽然这增加了负担,但你可以看到,在力拓收购案中,换了一家公司,银行敢在一项业务活动中给你贷款,而这项业务活动在10年或8年内都没有底?”

中铝:最坏的时光过去了吗?

金融危机已经成为中铝的分水岭,内部和外部环境大不相同。“这场危机让每个人都意识到中央企业不会破产?如果资产资不抵债,没人会救你!”吕友清说。

中铝:最坏的时光过去了吗?

重建之路

“不好,不好,你说的那些处级干部,不是都转换成工人了吗?...如果你不想退休,那就去竞争工作吧。”

刚进吕友清的办公室,我就听到一个分公司经理向他抱怨。过去,这种情况很少见。自从实施了所谓的全方位深度结构调整后,压力终于逐渐从决策端传递到了这个怪物的神经末梢。

中铝:最坏的时光过去了吗?

“该公司曾多次提议将中铝视为一家真正的企业。企业应该能够适应变化,有效应对市场冲击;一个好的公司还应该具备反周期能力,在危机期间创造相对的成本领先优势和机制活力。”吕友清表示:“现在的问题是,面对同样的市场冲击,与行业平均水平相比,我们的损失更严重,收益下降更多,而当市场好转时,复苏相对缓慢。”

中铝:最坏的时光过去了吗?

鉴于这一特点,中铝重组的一个重要步骤是在最新的评估水平设置中,行业标准值的比重逐渐增加,企业自身因素逐渐下降。

擅长打桥牌的吕友清认为新的奖罚机制吸收了桥牌规则的精髓。桥牌有四种情况,即“无合约、合约、小满贯和大满贯”。中铝还根据净资产收益率将预算目标分为四个层次,即A、B、C和D,A级包括一个文件。评估期间,企业最近三年的经营状况和同期的行业状况各占权重的50%。鲁分析说,打好桥牌的关键不仅仅是打好牌,而是先鼓掌,看自己的牌力有多大。根据新的预算制度,投标权移交给员工。根据2010年年度业务战略,所有部门和子公司都可以选择自己的预算目标,从普通员工到高管,他们将获得自己选择的任何薪酬,如果未能完成,他们将受到惩罚。下属企业选择摊位时,必须经过职工代表大会。因为涉及到每个人的利益,即使管理层想降低绩效目标,工人们也不愿意。

中铝:最坏的时光过去了吗?

今年1月的一天,吕友清和他的团队终于在晚上11点完成了预算管理方法的初稿,他直到凌晨2点才睡觉。“我很激动。过去,总部按预算指标,子公司讨价还价。现在,它解决了预算准确性和员工积极性的问题。”所谓“全方位深度结构调整”,涉及管理结构、生产经营、资本控制等方面,集团内部正在发生“小地震”。

中铝:最坏的时光过去了吗?

各种措施只有两个核心,一个是严格控制,另一个是权力下放。

现在,中铝似乎越来越吝啬,压缩成本、库存、费用和投资,所有这些都是为了现金流。“每个行业的最低标准是现金流不能中断,如果不能中断,生产将会停止。”这是熊维平应对困难的严格命令。2009年初,中铝关闭了六条电解铝生产线。

中铝:最坏的时光过去了吗?

同时,各子部门获得了更大的自主权,部门公司成为业务运营中心和利润中心。熊维平与业务部门负责人签订了《履约合同》。中铝的管理架构已改为事业部制,集团直接管理七大板块,即铝、铜、稀土、工程技术、贸易、矿产资源和海外业务。这种结构符合从单一铝公司向多金属矿业集团转型的目标。

中铝:最坏的时光过去了吗?

过去,母公司管理一切,要求管理、营销、采购、评估和投资五个统一。“当时,381亿资产现在是3800亿资产。这和以前不一样了。如果你做到五个统一,你的头发就会一天比一天白。”吕友清表示,2010年,总部将从管控型向战略管控型转变。所有原来的部门将被撤销和重新设置。将只保留一个职能和职能相同的部门。“我们留在母公司。只有重大的投资决策、重要的人事变动和评估才负责监督(每个部门)。”

中铝:最坏的时光过去了吗?

显而易见的效果是,自2009年12月以来,中铝已数次迅速调整氧化铝价格,并能根据市场变化做出敏感反应。原因之一是简化了价格调整申报程序。过去,价格变化需要逐层报告。自2010年起,与市场相关的业务已移交给中铝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中铝:最坏的时光过去了吗?

对于中央企业来说,最困难的问题不是钱,而是人。这种调整的冲击是可以想象的。“人真的没有办法。生产能力被压缩,涉及五六千人。我们不能把它推向社会。推不能推它。当人们说‘我爱工厂,工厂就是我的家’时,你会怎么做?”

中铝:最坏的时光过去了吗?

中铝的一位匿名高管苦笑着表示,只能通过自然减员和地区转移来缓慢调整。对于拥有24万名员工的中铝来说,5000至6000人的调整是如此困难,以至于大规模裁员和提高效率更加不可行。

中铝:最坏的时光过去了吗?

此外,在2009年3月与力拓的蜜月期,中铝提出了建立一个特殊的海外资源投资平台的想法。此前,中铝拥有一家海外控股公司,该公司曾在2007年牵头收购秘鲁铜业公司,但在过去它只是一家普通的分公司。“我们希望它能承担更大的责任,成为一个特殊的子板块”。吕友清表示,该集团原本打算通过与力拓的交易来建立这个平台,但现在看来,它仍要靠自己。

中铝:最坏的时光过去了吗?

根据中铝成为多金属矿业集团的目标,其对资源的依赖将越来越高。向国内外矿产资源延伸将成为一项长期战略,但它将在各个方向遇到强大的国际竞争对手。2010年,中铝的重点增长领域是铜,中国铜业股份有限公司已被确立为主要平台。

中铝:最坏的时光过去了吗?

2010年初,中铝海外平台成立,除海外控股有限公司外,还成立了一家资源投资公司,前者专注于国际项目,后者专注于国内项目。为了吸引资源和投资人才,中铝还向全球传播“英雄帖子”。据说世界上三大矿业巨头都申请了工作。

中铝:最坏的时光过去了吗?

2009年,中铝在全球500强企业中排名第499位。负责报道的吕友清大汗淋漓。“如果它挂在尾巴上,如果它真的掉下来,它会很难看。”2010年,中铝仍不敢放松其控制。一方面,大宗有色金属的复苏理由不充分,这可能受到冲击的支配,当价格达到新高时,将面临需求和信贷等多重压力。另一方面,内部改革将逐渐触及核心部分。

中铝:最坏的时光过去了吗?

可以想象,在2010年,虽然中铝的预算目标水平采用了标杆行业的先进企业,但考虑到近年来各行业的实际经营困难,预算目标与同期国内行业的优秀值仍有差距。

中铝:最坏的时光过去了吗?

"老实说,提高资产盈利能力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和紧迫."吕友清瞥了一眼窗外。黄昏时分,北京的交通很慢。

标题:中铝:最坏的时光过去了吗?

地址:http://www.3mta.com/njxw/124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