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951字,读完约5分钟
在新的发展时期,进一步提高海洋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优化海洋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提高科技进步和创新在海洋经济中的引领作用,加快发展海洋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进一步增强海洋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寻找促进我国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海洋资源的开发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海洋经济日益成为一些国家或地区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从全球来看,新一轮海洋经济发展浪潮迅速兴起。许多沿海国家将海洋的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以及海洋经济的蓬勃发展视为与发展相关的战略问题;一些发达国家已加紧努力,调整或制定新的海洋战略和政策,加强海洋开发和管理,并努力抓住未来国际海洋竞争的机遇。此外,利用海洋高新技术开发和研究深海矿物、生物资源和深海生物基因等海洋新资源正成为世界科学研究的热点和焦点。作为一个发展中的海洋大国,中国必须从战略高度认识海洋,增强海洋开发意识,实施海洋开发利用规划,加强海洋科技创新,持续快速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进一步推动海洋经济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近年来,围绕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海洋经济加快发展。山东省海洋经济总体规模进一步扩大,新兴海洋产业进一步扩大,形成了许多海洋产业带,极大地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蓝色经济区是以临港、涉海、海洋产业发达为特征,以海洋资源科学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为导向,以区域优势产业为特征,以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协调发展为前提,综合竞争力强的经济功能区。山东省发展海洋经济的基本思路是依托山东省的资源要素,以山东省七个沿海城市为前沿,建设国家海洋科技教育中心、海洋优势产业集群、海滨国际旅游目的地、宜居城市集群和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努力打造连接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的重要增长极。 与黄河流域广阔的腹地沟通,面向东北亚全面参与国际竞争。 对山东省而言,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可以增强区域内部经济发展的互补性和兼容性;加强国内区域合作,扩大对外开放意义重大。
目前,山东的海洋渔业、海洋盐业、海洋化工、海洋交通、船舶工业和滨海旅游业等传统海洋产业已经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深海资源开发、海洋生物医药、海水综合利用、海洋能源利用和海洋工程技术等新兴产业也已启动。今后一个时期,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必须大力推进产品和技术升级,重点发展高端产业和高端产品,进一步形成新的竞争优势。
一是充分挖掘山东的区位优势、港口资源等有利条件,充分发挥大规模口岸进、大规模出口的枢纽作用,引导船舶、钢铁、石化、石化等产业资源重组,以大型企业集团为龙头,集聚在港口、沿海园区和产业带,构建以临港产业为支柱、港口物流为特色的港口经济集群,形成山东经济蓬勃发展的主导力量。
第二,要积极发展海洋服务业。沿海产业的快速发展需要服务业的支持。山东省沿海城市应按照与制造业相匹配的要求,突出发展与生产密切相关的新型服务业,重点发展金融保险、科技信息、服务外包、工业设计、创意产业和滨海旅游,提高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乃至山东省的综合经济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第三,要把握海陆经济的内在联系,全面推进海陆经济发展。第一,海陆产业协调发展,即适合沿海发展的产业向沿海地区布局,同时海洋产业链向内陆腹地延伸。二是海陆空基础设施的整体建设,即统一规划建设港口、铁路、公路和航空空设施,建设海陆空内外四通八达的空立体综合交通体系。第三,全面管理陆地和海洋环境。根据海洋环境容量确定陆源污染物排放总量,提高入海河流和沿海城市的污水处理能力。同时,加强海洋污染管理,维护海洋生态平衡。第四,海陆生产要素统筹配置,物流、人流、资金流等资源双向合理配置。要抓住扩大内需的有利时机,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努力建设以青岛港为龙头、日照港(600017)和烟台港为两翼、依托半岛港口群的现代港口群,进一步完善重点港口、城市和沿海内陆地区的交通网络体系。
第四,坚持科技兴海,用现代海洋科技引领和支撑海洋产业发展。要大力培养应用型科技人才,调整海洋科技结构,搭建科技创新平台,真正把基础科技优势转化为技术优势、产业优势和市场优势。积极推进创新资源整合,建立大型科学仪器和实验基地、科学文献、科学数据、自然科技资源和网络科技环境的信息共享平台。加强创新机制建设,可以考虑通过税收优惠、金融支持等多种形式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和R&D企业。要切实加大研发投入,进一步完善产学研结合机制,鼓励企业和科研教学单位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加强合作和联合研究,提升企业综合创新能力和发展动力。要加强海陆合作,依托龙头企业,引导重点突破,培育和壮大新兴海洋产业集群,强调集群在技术、物流和产品配套上的互补性和共享性,促进规模优势和竞争优势尽快形成,加快形成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作者:山东经济大学)
标题:大力发展海洋经济
地址:http://www.3mta.com/njxw/128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