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81字,读完约3分钟
铁矿石进口,问题在于中国钢铁企业自身。如果你不能解决自己的问题,你就不太可能通过谈判来解决这个问题。"
2010年,中国钢铁企业与世界三大铁矿石巨头(巴西淡水河谷、澳大利亚力拓和必和必拓)就铁矿石价格进行的谈判终于开始了。这一次,宝钢再次率先代表中国钢铁企业参与铁矿石谈判。然而,宝钢能否为中国钢铁企业争取到“中国价格”仍是个未知数。
宝钢“卷土重来”
根据最新消息,宝钢代表中国钢铁企业与力拓和必和必拓开始了第一轮铁矿石谈判。这是宝钢在中国钢铁协会去年迫使其退出主导地位后的“回归”。
2009年,由于各方压力,宝钢在谈判中的主导地位被中国钢铁协会取代。当中国钢铁协会第一次领导谈判时,它声称铁矿石必须达到“中国价格”——降幅超过40%。然而,由于力拓和日本钢铁公司新日铁去年达成协议,将价格降低33%,中国钢铁协会和三大巨头之间的谈判无果而终。今年,由于巨大的压力,宝钢被迫退居二线,重新谈判。
然而,有趣的是,尽管中国钢铁协会尚未与三大巨头达成铁矿石最终降价,但铁矿石价格非常接近要求——由于谈判无果,2009年中国进口谢场矿的价格在上半年按2008年价格结算,下半年按2008年价格贴现,更多的采购是在现货市场进行的。根据海关总署2月3日发布的数据,2009年中国进口铁矿石总量约为501.1亿美元,全年进口铁矿石平均价格为79.8美元/吨,比2008年平均价格低42%,正好符合中国钢铁协会2009年初提出的“降价40%-45%”的目标。
再谈“中国价格”
那么,在宝钢再次掌权、力拓与日韩企业第一轮谈判已经结束的背景下,“中国价格”能否实现?
几天前,中国钢铁协会会长、武汉钢铁集团总经理邓启林表示,中国钢铁协会希望确定专门针对中国的铁矿石价格,而不是跟随其他亚洲钢铁企业和铁矿石生产商的价格。
中钢联有关部门正在研究控制铁矿石的过度进口,加强进口许可证管理。
“去年,中国钢铁协会接管了大型钢厂的黑锅,并接管了钢厂的责任。”招商局生产力促进中心的钢铁分析师何荣良表示,铁矿石进口问题在于中国钢铁企业自身。如果你不能解决自己的问题,你就不可能通过谈判来解决这个问题。
何荣良表示,得益于刺激政策,中国钢铁需求保持在较高水平,但随着国内经济结构转型、信贷紧缩和国内投资增长放缓,新项目将会减少,投资增长也有所下降,这将直接抑制铁矿石需求的快速增长。需求可能没有想象的那么好。
“今年中国铁矿石需求增长面临瓶颈,这就是谈判优势。但这不是中国钢铁企业的优势,也就是说,今年钢铁企业面临的市场增长将放缓。这是隐藏在铁矿石市场中的最大担忧。”何荣良分析道。
标题:宝钢“再挂帅”
地址:http://www.3mta.com/njxw/131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