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60字,读完约2分钟
相关链接:《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于9月公布实施
叶檀:央行对第三方支付的监管有助于反洗钱监管不留死角
央行监管在线支付服务的未来或国有化
付款人正计划增加资本以满足标准:10%的准备金要求可能导致无望的利润
第三方支付1亿英镑的国家许可门槛,一半的公司可能被淘汰
酝酿多年的第三方支付监管政策终于出台了。
6月21日,央行网站发布了《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明确了非金融机构从事支付业务的许可申请、业务范围及相关处罚。
"我们非常欢迎政策和法规的出台."中国知名第三方支付公司yeepay的副总裁陈愉告诉记者。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在过去几年里,虽然国内电子支付一直处于高速发展轨道,但由于缺乏监管政策,还不可能大规模探索新的商业模式。企业仅仅依靠向商家收取服务费作为其主要收入来源。显然,《办法》的出台不仅为“第三方支付许可”的申请铺平了道路,也为第三方支付的业务范围划定了明确的界限。“企业不再害怕战斗,不再在薄冰上行走,不再担心自己能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上面提到的人说。
这一次,《办法》明确规定了允许非金融机构从事的领域,包括网上支付、预付卡的发行和受理、银行卡收单以及央行规定的其他支付服务。网上支付允许非金融机构从事货币兑换、互联网支付、手机支付、固定电话支付和数字电视支付等服务。
在进入壁垒方面,根据《办法》的规定,申请人拟在全国范围内从事支付业务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1亿元人民币;拟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从事支付业务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3000万元人民币。
“这些‘硬性指标’的门槛并不太高。对于中国领先的非金融机构来说,这是可以实现的。”陈愉说。
事实上,自去年以来,央行已对支付宝和快钱等非金融机构进行了彻底调查,并要求它们在2009年7月31日前注册。陈愉认为,《办法》的颁布充分采纳和吸收了非金融机构的意见。
根据中央银行2009年的统计,中国有300多家电子支付企业。然而,由于之前监管的缺失,非金融机构行业陷入混乱。一些中小型电子支付公司由于客户数量少,收入困难,试图通过一些非法手段获利;与此同时,信用卡盗窃、钓鱼和欺骗在支付行业也很常见。业内人士认为,该办法的颁布将排除小规模和非标准公司。
相关主题:
超级网上银行在线。第三方支付将走向何方
标题:第三方支付监管落地 全国牌照门槛1亿元
地址:http://www.3mta.com/njxw/147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