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51字,读完约5分钟
在过去的八年里,中国一直是机床的最大消费国和进口国,贸易逆差高达数十亿元人民币。这意味着,尽管中国工业拥有巨大的生产能力,但它实际上无法“武装自己”
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中国制造”让人喜忧参半。
2009年,泡沫破裂后,世界仍处于恐慌之中,但中国连续赢得两项“世界第一”。首先,汽车产量已经达到1370万辆,这个“世界第一”通常被认为是步入工业强国的标志。第二,中国机床工业实现总产值4014亿元,首次成为世界最大的机床生产国。
汽车从工厂的装配线上下来。用来加工零件和组装汽车的各种大型机器都是机床。机床也叫机床。马克思曾经说过,机床是18世纪工业革命的起点。
业内有一种说法,中国的制造业是“加工产品”,而德国或日本的制造业则被称为“制造工厂”。这意味着工业化的先进和落后水平取决于机床的生产能力,这是主导因素。
几年前,在参观德国机床厂后,一位中国家电公司的CEO表达了他的感受:中国制造就像一只“草食动物”,吃草、挤牛奶,只靠廉价产品补贴世界;那些“制造工厂”的国家是“食肉动物”。他们吃钢铁,吐出机器。人们用高科技和高附加值的设备占领世界。
自2002年以来,中国已连续八年成为机床的最大消费国和进口国,贸易逆差达数十亿元人民币。这意味着,尽管中国工业拥有巨大的生产能力,但它实际上无法“武装自己”。
如今,“世界加工厂”中国已进入转型升级的最后阶段,不仅需要加工产品,还需要“制造工厂”。首先要跨过的“门槛”是机床。
“世界第一”音乐中的烦恼
4月12日,中国机床工业的“十八罗汉”齐聚古都金陵。2010年第六届数控机床博览会如期举行。由于展览设备大多是钢制的“大设备”,南京国际博览中心的六个场馆已经全部开放,78000平方米的场馆依然拥挤不堪。这是中国机床行业多年来最大的事件。
2010年机床大会有两个“重大事件”,让各行各业的人都感觉很高。首先,中国机床工业在2009年赢得了“世界第一”的总产值,这令人振奋;二是春节刚过,工业和信息化部2月25日在北京召开了“数控机床专项工程”动员大会,提出数控机床作为装备制造业的“工作机”,具有“基础性、普遍性、战略性”的核心地位,是国民经济转型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举措。
机床,作为一个鲜为人知的“不受欢迎”的行业,已经建立了特殊的项目,并在这一次动员起来,将它们提升到与国家航空航天和大型飞机等重大项目相同的高度,这是前所未有的。
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吴伯林是一位机电行业的老人。他今年的感受很不一样。外面的世界金融危机挥之不去,但当他走到机床厂时,他发现工厂既没有闲置,工人们也没有休假,每个人都充满热情地忙碌着。
在沈阳机床(000410)集团,100多台普通机床一天交货的局面戛然而止。高档数控车床、全功能数控车床、中档立式和卧式加工中心、镗铣加工中心都在加班加点地赶工;大连机床正在进行自上而下的流程再造;上海机床也改变了原来的面貌,小型外圆磨床和普通磨床也被大型曲轴磨床和凸轮磨床所取代;齐一、齐尔、重型机械、秦川、易贝等。已经不是以前的样子了。
吴伯林知道机床行业不比裤子和衬衫好多少。技术的积累和发展需要一定的时间。没有三到五年的时间,那么多新产品不会马上升级。这表明,即使在整个行业连续八年快速扩张的时期,机床行业中的许多“铁罗汉”仍在专心耕耘。
中国的机床,“世界第一”,确实触及了金融危机的曙光。世界上几个主要机床生产国的生产和销售情况远比中国严重。日本的产值下降了60%,意大利下降了一半,德国通过从中国获得新订单挽救了它的紧急情况,但年产值仍下降了30%至40%。竞争者的倒退给了中国一个追逐者的机会。
形势看似乐观,但吴伯林无法摆脱他的担忧。他非常清楚中国机床工业的真正竞争力。这种差距不能被表面的繁荣所掩盖:首先,国内高档产品大部分仍是国外产品,国内高档机床仍缺乏竞争力,机床行业仍有几十亿美元的赤字;二是产值和销售额双向增长,2009年全行业利润不升反降,表明在经济刺激政策下,重复建设等粗放式发展方式依然存在;第三,机床的“大脑”和“四肢”,即数控系统和主要功能部件和工具,仍严重落后于整机、R&D和自主创新...
产值就像国内生产总值。一旦结构被分析,就有许多漏洞。“高端机床用进口数控系统和功能部件武装自己,所以我们无法掌握核心技术。使用国外系统很多年了,很多技术还是掌握不了,主机的发展也受到限制。”这位机电行业的"老手"仍然有一种野心没有得到回报的感觉:他很大,但他并不强大!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标题:“倒逼机制”力促中国机床总动员
地址:http://www.3mta.com/njxw/156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