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14字,读完约3分钟
19岁的李海从楼上跳下后死亡。这一幕发生在5月25日凌晨,深圳观澜富士康。在过去的六个月里,11名富士康员工跳楼自杀,9人死亡,2人受伤。
富士康是杀人机器吗?错了。富士康是这些涌向深圳工作的农村男孩女孩的好去处。它是标准化的,收入是可以接受的。这名员工跳楼后,富士康也采取了预防措施,比如在宿舍楼下铺了一张网,据说这要花费数亿元。
但是谁能理解青少年的思想呢?在装配线上,一个人只是一个零件,每天接受同样的指令,遵循固定的程序,吃饭,工作和睡觉。例如,要粘贴胶带,必须在两分钟内将18片胶带粘贴在主板上,每个工人必须一年到头每天简单重复地粘贴220块这样的主板。这就是上一代的由来,但这些孩子拒绝重复。根据富士康老员工的记忆,过去员工在离开前要花三天时间办理手续,但现在,当孩子想辞职时,他们会转身离开,没有问候、行李或工资。
最可悲的是,孩子们想不打招呼就跳下楼,转身就走,这让心理咨询师成了摆设。更可怕的是,跳楼是会传染的。有人指责媒体起了负面的示范作用。事实上,三年多前,一些媒体曾发出警告,这间接地揭示了富士康如今困境的必然性。
2006年6月15日和22日,《中国商报》发表了记者王佑的两篇报道,称富士康在深圳的工厂普遍存在加班问题,“富士康员工:机器罚你站12个小时。”事实上,大陆媒体并不是第一个接触富士康的人。此前,一些网站转载了同样基于富士康的文章《苹果中国代工探索:女工300元15小时日薪》。
富士康在《中国商业新闻》上将其曝光。2006年7月3日,富士康起诉该报编辑王佑和翁宝,要求赔偿3000万元。2006年7月10日,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发布司法保全令,两名记者的财产被冻结。2006年8月30日晚,富士康突然宣布将诉讼标的变更为1元,并将该报列为被告。2006年9月3日晚,双方发表了和解声明,和解背后的原因是公开的秘密。
当时,如果富士康不是盲目愤怒,它会反思自己的发展模式:虽然富士康是中国最大的出口企业,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子产品代工基地,但这种低成本的劳动和钢铁管理模式是不可持续的。如果那时开始升级或产业转移,今天会更容易吗?
不能要求富士康有远见。当时,政府没有预见到这一点。当时富士康在深圳有20万名员工,现在已经达到42万。只要它能够纳税和确保就业,它就是好的,而且必须得到拼命保护,即使它是世界生产链的最低端。今天不同了。每个人都在谈论改变发展模式,他们都在大会的小型会议上谈论这个问题。中国试图通过渐进式扩张来解决利益冲突和社会矛盾的努力已经结束。现在不是many/きだよ/,and公平合理分配财富的时候。
富士康也是如此。但有些人迟到了,这不仅是变革的痛苦,也是员工的鲜血。
标题:富士康的血
地址:http://www.3mta.com/njxw/168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