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64字,读完约3分钟
虽然目前的第三方支付服务模式最受消费者认可,参与度最高,但从长远来看,其竞争力仍远不及移动运营商和银行。第三方支付服务提供商面临被边缘化的风险。如果小型平台不能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和盈利模式,它们很可能被淘汰
3月11日,中国移动宣布将以392亿元现金认购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约22亿股股份。中国移动还与后者签署了战略合作备忘录,以开展移动支付领域的深度合作。
随着这一巨额交易的披露,移动支付业务的竞争日益激烈,由于移动运营商和银行的大力干预,第三方支付服务提供商面临被边缘化的风险。如果小型平台不能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和盈利模式,它们很可能被淘汰。
前景广阔,多方“发射”解读战国市场
移动支付,也称为移动支付,是一种服务模式,允许移动用户使用他们的移动终端为他们消费的商品或服务付费。包括手机订购、手机支付、手机银行、手机消费等服务。
根据易观国际发布的《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蓝皮书》,2009年,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的年交易规模接近6000亿元。2010年,3g移动通信应用的进一步成熟,加上央行预计将推出的第三方支付标准,肯定会加速移动支付行业的成熟。相关分析师预测,今年中国移动支付市场规模将达到28.45亿元,移动支付用户总数将超过1.5亿。据《新京报》报道,虽然小额支付利润微薄,但交易量占近80%。凭借可观的市场规模和巨大的交易量,可以预见移动支付市场的前景非常广阔。
这一判断显然得到了许多投资者的认可,而对自己的商业潜力持乐观态度的移动运营商、银行和第三方支付服务提供商等“大鳄”已经“下水”争夺移动支付业务。同时,第三方手机支付市场出现在战国时期。
今年春节前,北京移动在物美超市旗下的300多家门店实现了手机购物。顾客只需在营业厅更换专用于移动钱包的rfid-sim卡(射频标签),就可以用手机在商场的pos机上“刷手机”,而无需更改手机号码。
中国联通选择上海的公共交通系统作为突破口。用户只需购买内置nfc芯片的联通手机,就可以在上海“刷卡”乘坐公交车、地铁和出租车。
中国电信的移动支付业务也采用了nfc技术。去年底,中国电信江苏公司宣布“永安卡通”业务在南京和苏州投入商业使用。公众可以通过刷“天一”手机直接乘坐公交车、地铁和购物;在上海,用户还可以通过“刷”手机,在南京路50多家指定商家消费购物。
此外,中国电信与淘宝合作推出3g定制手机,采用淘宝最新手机客户端程序,如“随你买”、“店主”、“数字商城”、“移动支付宝”、“移动旺旺”,在部分城市提供支付平台和水、电、气支付功能。上一页123下一页
标题:手机支付市场规模年内将近30亿
地址:http://www.3mta.com/njxw/174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