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92字,读完约4分钟
据知情人士透露,BOE、龙腾和tcl已经通过了第一批评估,第二批还有5-6个项目争夺两个名额。
《中国经济时报》从知情人士处获悉,BOE京八线、龙腾8.5线和tcl8.5线已通过第一批评估;第二批评估正在进行中,第二批有5-6个板块线项目争夺两个名额,目前情况仍不明朗。
“BOE和其他三家公司已经在2月26日接受了评估,他们赢得了前三名。”还有两个名额,5-6名申请者,竞争激烈,实力雄厚。确切地说,今年总共将确定五个。”上述知情人士称。
火热的液晶面板行业正面临一场重大的政策考验。
今年年初,工业和信息化部(MIIT)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NDRC)联合发布了《2010-2012年平板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规定MIIT和NDRC拥有生产高代液晶面板的审批权限,并对8条高代线进行重新审查,结果将于近期公布。此前,业内一些人将此次审查称为“对五大城市和八大企业前三名的重大考验”。
这场大考验源于2009年整个行业的意外火灾。在产业振兴政策和4万亿投资的刺激下,2009年,许多地方政府和企业做出了巨大努力,并频繁投资液晶面板生产线。仅8条7.5代及以上的生产线宣布建成,影响投资规模2000亿元。
其中最有意思的是,夏普、三星、lg等具有核心技术和世界领先地位的液晶面板巨头即将到来:2009年8月,lg Display与广州开发区签署了一条总投资40亿美元的8.5代液晶面板生产线。备忘录;同月,夏普将其龟山一厂第六代液晶面板生产技术和设备转让给南京中电熊猫液晶技术有限公司,并与南京和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签署意向协议,在南京建设第八代生产线;2009年10月,三星电子宣布将投资22亿美元在苏州建设一条7.5代液晶面板生产线,月生产能力约为9万块。
这三大巨头带着高线进入中国,迅速掀起了中国液晶面板行业的投资热潮,并让业内人士和政府决策部门意识到了过热的迹象。
去年底,当工业和信息化部的一些官员公开表示要“加强管理,控制规模”时,我们的记者不时接到商界人士的电话,讨论政府部门可能对行业进行控制的问题。中外企业的关注点明显不同。
外资企业担心中国政府是否会保护本地企业,这使得外资生产线很难通过审查。
本土企业担心:液晶面板行业作为一个高风险、高资本、高技术的行业,迫切需要政府的支持,日本和韩国都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成功。一旦中国政府担心投资过热,退出新制定的支持政策,甚至倒退,这正是日本和韩国竞争对手想要的。
“液晶面板产业被中国政府视为新兴战略产业,新兴战略产业的核心是要求中国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创新能力。外资液晶面板巨头经常向中国地方政府招手,并领导合资企业。其本质仍然是“技术市场”的老故事,它始于合资企业,最终将新兴的液晶面板行业带回了彩电行业的老路。”当地一家彩电公司的老板告诉《中国经济时报》。
在政府的引导下,国内企业开始尝试突破。BOE试图“完全独立地获得、消化和创新”。2003年,全面收购现代公司的tft-lcd业务,2005年完成消化吸收后,转向自主创新;后来,江苏昆山龙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开创了中国液晶面板产业的第三条路线,即“人才市场”的“部分吸纳主义”——直接邀请台湾顶尖人才,以日本先进技术为补充,从笔记本面板开始,冲击大型液晶电视面板。
“三星、夏普和lg频繁解除对中国的封锁,并转移了高代生产线。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可以说BOE在去年8月宣布,它将独立建造拥有独立技术的8.5代生产线。”中国科学院欧阳中灿院士表示,2009年,外资决定在中国投资生产线,即在BOE等企业形成大规模生产之前,迅速扩大规模,降低产品价格,扰乱行业周期,提前引发大尺寸液晶面板价格战,将本土面板企业推向死胡同。
“在用价格战颠覆国内液晶面板市场之后,外国巨头将很容易完全控制中国的液晶面板行业。”上述彩电企业老板说。
标题:工信部控制液晶面板生产规模 产业遇政策大考
地址:http://www.3mta.com/njxw/176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