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773字,读完约2分钟
新华网上海4月26日电“知识产权已经成为国际商业竞争的主战场之一。中国企业想在金融危机中进行跨境讨价还价,还必须考虑买什么和怎么买,”美国韩非律师事务所上海代表处执行合伙人林毅思告诉记者。在最近举行的“第五届企业知识产权峰会”上,中国企业在海外拓展业务时的知识产权保护和竞争成为与会企业和学者关注的话题。如何在美国和欧盟不同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下完成最有利的并购和运营,已成为中国企业加快“走出去”的关键环节。
知识产权成为企业的基本战略
“如果我们想在一些新的国家拓展业务,我们将首先准备一套知识产权战略。中兴通讯(00063)法务部知识产权处处长柯对记者表示:“根据地区法律,、营销和法律人员将配合打包原始专利资源,以应对竞争对手可能提起的诉讼,全球各地代表处的工作人员将定期向总部反馈本地专利申请情况,以便总部及时改变知识产权战略。”
对于像中兴和华为这样的出口型企业来说,他们的大部分经营收入和主要客户都在国外,知识产权战略已经成为他们的基本战略。企业高管制定知识产权战略后,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将在任何市场开发、新产品推出和规划的初始阶段,直接介入制定相应的专利布局和战略。
柯肖鹏介绍说,现在不仅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也在相互合作,对方将提出非常苛刻的知识产权保障制度。对于高科技企业来说,知识产权资源的不断积累已经成为商业竞争的有力武器。
此外,中国企业在金融危机期间率先复苏,许多企业开始逢低吸纳金融危机,布局全球市场。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在这个问题上的态度非常明确:“国际M&A,对于中国企业来说,M&A是什么?我的观点是:不要购买非知识产权。”他曾经说过,中国汽车制造商缺乏各种与知识产权相关的技术和专利,尤其是发动机技术。
目前,中国企业海外M&A模式大致分为三种模式,一是资产、资本和资源层面的M&A模式,二是知识产权层面的M&A模式,三是市场和效益层面的M&A模式。在徐和谊看来,没有知识产权的海外并购是失败的。
上一页12下一页
标题:知识产权之争:中国企业“走出去”主战场
地址:http://www.3mta.com/njxw/185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