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43字,读完约4分钟
专家呼吁规范招标制度
坐在电脑前,一遍又一遍刷新卫生部的网站,祈求“奇迹”。这是秦明员工每天最重要的工作。作为一家医疗器械公司,秦明期待的奇迹实际上是一份高价值医用耗材的招标通知。然而,从2009年到2010年,这个承诺的通知从未出现过,而且仍然很遥远。
“根据相关规定,卫生部不会在一天内竞标,我们的产品不能在一天内上市。”秦明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公司生产的秦明2312 s/m植入式起搏器是目前国内唯一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同类产品,去年8月已通过国家注册,但仍迫不及待地想出售。“我们认为与十月份怀孕一样的研发是最困难的。谁知道分娩清单更尴尬!”
着急的不仅仅是秦明一家。随着产品注册证书一个接一个的截止日期,许多厂商的原创获奖产品都变成了“非获奖产品”。继续使用将使医院和制造商面临违反规定的嫌疑。事实上,由于缺乏及时、规范的集中采购,整个行业开始笼罩在巨大违规的阴影中。“我们已经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具体原因需要了解。”卫生部发言人邓海华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虚假的高价迫使集中招标
现在,大多数人都意识到看病贵,但药品是最贵的,而且药品的利润很高。然而,很少有人知道,与普通药物相比,医疗器械的利润高得惊人,尤其是高价值耗材。新华社记者曾发现,医疗器械价格从制造商向患者翻一两个“跟头”是很常见的。例如,一个国产普通心脏介入支架的出厂价只有8598元,但当它被病人使用时,价格已经达到了26000元。
为了控制这种混乱局面,2004年,卫生部在北京、上海、浙江、广东等8个省市开展了高值医用耗材集中采购试点工作,以挤出流通环节的价格水分,减轻患者的医疗费用负担。试点范围是心脏介入、起搏器和人工关节常用的医用耗材。
试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集中采购后,耗材价格确实有所下降:心脏介入耗材价格下降37.6%,人工关节价格下降24.3%,心脏起搏器价格下降15.2%。受此鼓舞,2007年6月,卫生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器械集中采购管理的通知》。《通知》规定:“甲类大型医疗设备的配置由卫生部审批,其集中采购由卫生部组织。”很少有医疗机构为临床应用高价值的医用耗材,如心脏起搏器和心脏介入治疗。各地的收购价格差别很大,由卫生部组织的虚假高价问题更为突出。”
2008年,卫生部首次成功实施高值医用耗材集中采购。
江苏省某公立医院设备科主任认为:“从国家层面进行收集,可以调用国内专家和各种调查资源,确保设备符合专业要求,价格合理。这使得当地医院能够避免许多不应由基层承担的责任和负担,并能够专注于临床业务。这有利于医疗机构内部的规范化管理和医疗质量的提高。”
一位业内知名的财富500强企业的经理评论说:“这次集中采购是卫生部首次组织的标准化采购模式。”
“在过去,全国各地的收集工作都是各自为政,省里完成了,城市参与了,然后是县或区参与了,最后医院不得不再做一次!这些产品的价格和渠道完全不正常。因此,经过这么多年的收藏,价格并没有下降。”这位知情人士说:“卫生部的这一系列产品在一个时期内提供了国家级的定价,而且这些产品不会在不同的地方重复销售。医院据此直接实施,可以说一举结束了全国乱收费的局面。卫生部已经公布了数据。2008年,该系列将高价值耗材的价格降低了25%至30%,这是前所未有的。”
“这么多年以前,全国范围内的集中采购不得不让企业以各种借口支付服务费。最终,羊毛落到了羊身上,费用没有转嫁到病人身上!在2008年的这次集中采购中,该公司从头到尾都不用支付1美分。”此人还透露,当时有些企业不相信集中开采真的会是这样的“阳光”,他们一直在等待错过竞标,未能获得进入市场的机会。
“每个人都习惯于与经销商、医院和医生打交道,突然之间,他们开始从事全国性的收藏。我真不敢相信。不过,既然我错过了,又不愿被人迷惑,大家只能等下一次了。”上海一家企业的负责人表示。幸运的是,从2008年11月1日到12月31日,卫生部对高价值耗材的招标进行了补充。上一页12下一页
标题:医用高值耗材集中采购一推再推
地址:http://www.3mta.com/njxw/65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