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94字,读完约3分钟
自2010年1月中旬以来,哈尔滨市相关媒体频频发布悬赏公告:“为保护遗嘱执行人的权利,现悬赏拒不履行法定义务的遗嘱执行人举报。”举报人将因提供执行人的账户信息和资金线索并能够执行而获得奖励。奖励报告如下:执行人哈尔滨秋林集团有限公司,办公地点:哈尔滨东大直街319号,法定代表人:蒋先云。举报电话:86428458”当这个悬赏公告出来的时候,各行各业顿时沸腾了。人们不知道邱琳怎么了。法院宣布了一家上市公司,而它的账户信息和资金线索都是由悬赏报告收集的,这在中国经济史上是罕见的举动,着实让人吃惊。
1996年,作为“国内百货业第一股”的邱琳,当年累计融资超过2亿元,加上上市融资超过2亿元。用前总经理张志立的话来说,关闭店铺也能支撑员工10年。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已经存在了一个多世纪的“邱琳”,在新世纪的第一个十年结束时却传出了坏消息。
一些业内人士表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而“邱琳”的失败在十多年前就已经暴露无遗。
温州资本进入“邱琳”
提到哈尔滨秋林集团有限公司,必须提到一个人:温州商人蒋先云。
1997年,邱琳公司用配股资金投资建设的合资项目不到位,邱琳前后投资超过2.7亿元,但最终由于资金不足,项目只完成了90%,邱琳大厦成了沉重的负担。
由于扩张项目太快、太多,国有股的体制和机制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最终公司负债累累,2001年亏损5180万元,2002年亏损近8000万元,2003年成为st公司。交易于2004年4月24日暂停。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如果半年度报告仍未实现扭亏为盈,将被摘牌并终止,公司将破产。
事实上,邱琳走下坡路不是一两天的事。
由于体制原因,亏损始于2001年,商品无法出售,库存不断增加。为了降低成本,邱琳公司开始租赁业务。地下商业街上的一些衣服被放在柜台上高价出售,假冒伪劣商品也进入了邱琳,这使得生意更加糟糕。
2003年初,哈尔滨市政府决定邱琳公司引进战略投资者进行重组。随后,以副市长为组长、市副秘书长为副组长的邱琳公司重组促进小组成立,重组之路艰难。
2004年1月2日,哈尔滨市政府最终决定以每股1.91元的价格将哈尔滨市国资局持有的邱琳公司5991万股国有股转让给黑龙江马奔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马奔”公司)。然后,2月26日,邱琳公司与马奔公司签署了转让协议。同年3月1日,马奔公司正式进入邱琳公司,并在过渡期成立了邱琳公司联合管理委员会。上任后,该公司当年通过资产处置和债务重组实现盈利,股票于当年8月恢复上市交易。一位知情人士透露,恢复上市交易还涉及财务欺诈。这是真是假现在无法区分。但是有些事实是可以追溯的。
马奔集团背后的投资者是温州商人蒋先云。据业内人士透露,蒋先云是一位较早进入哈尔滨的温州商人,他以在哈尔滨经营一家著名的商业地产模式而闻名。甚至有传言说它得到了一些高层人士的支持。上一页123下一页
标题:百年秋林陷入品牌危机
地址:http://www.3mta.com/njxw/68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