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68字,读完约4分钟
新华社杭州1月24日电(记者夏毅)“十二五”期间,浙江将每年安排100多亿元用于县域和中心镇电网建设和改造,以提高供电能力和供电可靠性。2010年1月21日,浙江省电力公司编制的《浙江省中心镇电网建设与改造技术导则》正式发布,标志着浙江省中心镇电网建设与改造的步伐大大加快。可以想象,在不久的将来,一个供电能力和可靠性堪比省会杭州的农村密集电网将在浙江的每个中心城镇开花结果。
中心镇的发展已进入“快车道”,电网建设遥相呼应
上世纪末以来,中国实施了以规范农村电力市场秩序、减轻农民负担为核心的农村电网改造工作,极大地改善了农村电力基础设施。以浙江农村电网改造为例,经过“两改一价”、县电网改造和“户用电”工程三个阶段,浙江省2006年11月实现了户用电,农民生活质量大幅提高。“十一五”期间,浙江加快农村电气化建设,新增农村电气化县50个,新农村电气化乡(镇)579个,新农村电气化村11853个,分别占规划数的142.86%、165.43%和215.51%,居全国首位。
然而,在这些成就的背后,与浙江省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和城镇化改革的目标相比,农村电网规划仍明显滞后,仍有一些城镇电网薄弱,110千伏变电站尚未建成。
最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提高城镇综合承载力,重点加强中小城镇建设。然而,浙江省小城镇发展一直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其经济强镇占全国“千强镇”的四分之一,总量居全国第一。
“城镇化是中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中心镇培育工程的若干意见》的大力推动下,浙江中心镇的发展将步入快车道浙江省电力公司总经理费胜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浙江部分乡镇的道路、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服务跟不上新兴产业和城镇人口分布的需要,迫切需要加强县乡电网规划,高标准建设县乡电网。
根据《浙江省中心镇发展规划》,到2020年,浙江省中心镇将发展成为设施完善、配套服务、经济繁荣的现代化中小城市,人口约10万的城镇将有40个,人口约5万的城镇将有60个。与此相对应,为了进一步协调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浙江省委、省政府规划培育200个中心镇,首批141个中心镇已经公布。
根据规划,浙江将确保第一批141个中心镇在2年内“有配套的110千伏变电站”,基本实现中压线路环网,彻底消除超负荷配电和低压变电站区,全面提高中心镇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此外,第二批59个中心城镇将被纳入规划。
华丽的转型:从铺大蛋糕到农村电网集约化
浙江省电力公司提出,中心镇电网建设应由以往的“铺大蛋糕”式农村电网转变为适度集约式农村电网建设,并通过“集约式农村电网”引导和推进城镇化布局。
中心镇一般是指城镇体系中位于城市和普通小城镇之间、区位较好、实力较强、潜力较大的城镇,不仅能有效承接周边大中城市的辐射,还能带动周边城镇和农村地区的发展。
与以往的农村电网改造相比,“中心镇电网建设与改造”与“集约型农村电网”建设的最大区别在于,差异化供电方案体现在电网建设规模明显的区域焦点上,建设方案具有明显的技术特征,使得农村电网建设的资金和人力聚集在农村中心镇和快速发展的街区,提高了电网建设的效率和效益。
根据浙江省政府关于培育中心镇的发展规划,浙江省电力公司从供电角度将中心镇分为四类。根据四类中心镇的用电特点,新标准从供电可靠性、电网结构、设备选型、抗灾能力等方面进行了差异化设计,以集约有效的方式满足中心镇的供电需求,每年安排100多亿元用于县城和中心镇的电网建设和改造。
“通过增加110千伏变电站的降压能力,它可以满足中小型乡镇企业扩大其工业和支持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通过提高中压电网的环网率,可以减少农村用户的停电时间,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增加配变电容量,提高线路输送能力,可以解决输变电设备过载带来的安全问题;改造低压站区,缩短低压线路供电半径,可以解决农村用户的低压问题,提高供电质量;提高线路的绝缘率可以减少停电和人身触电事故。”浙江电力公司发展规划部主任董朝武说。
据了解,浙江省电力公司计划用半年时间在湖州市八里店镇等四个中心镇开展新农村集约化农网建设示范工程,使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初步达到城市电网水平,并在示范带动下在全省推广。(结束)
标题:浙江集约化农网转型:每年100亿打造中心镇电网
地址:http://www.3mta.com/njxw/69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