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83字,读完约4分钟

当热带和温带的农民在冬天携手合作时,中国的珠江三角洲地区——世界上一个重要的制造业中心——却缺少外来务工人员。与前一季度劳动力短缺不同,珠三角地区的农民工发生了结构性变化。从劳动力市场的角度来看,劳动力短缺和非熟练工人的工资增加是刘易斯转折点的证据。在农业经济价值提高过程中的转折点,传统农业资本和非农业资本开始大举投资中国农村地区

生机勃勃的土地几十年来罕见的低温笼罩了中国辽阔的土地。新年钟声敲响后,2010年1月1日,温带地区的9亿中国农民默默来到这里。此时此刻,亚热带地区10个东盟国家的3亿农民也在期待着这一历史时刻的到来。 这一天,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这是继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之后的世界第三大共同市场。这是温带农业和热带农业的互补还是对抗?“这个自由贸易区是一个双赢的制度安排。通过扩大市场准入和消除贸易和投资壁垒,双方可以分享经济一体化的好处。”商务部副部长易小军7日在南宁举行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成立庆典上向公众强调了这一点。对此,东盟副秘书长孙达也表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将进一步减少贸易壁垒,其一体化进程和水平将是深远和广泛的,中国和东盟都将从中受益。” 两人透露的信息是,温带和热带之间没有对抗,自由贸易区的更大作用是贸易创造,而不是贸易转移。泰国和越南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大米出口国,大米产业具有突出的比较优势。缅甸、老挝和柬埔寨也有良好的农业基础,它们将来可能成为中国更重要的粮食进口来源;中国的温带作物,如玉米、小麦、水果和蔬菜,具有东盟10国所没有的优势。 与热带农产品的贸易交流引发了中国对相关作物的投资热潮。去年10月26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主席马彪与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签署项目框架合作协议,决定在广西建立“袁隆平东盟农业科技园区”和“国家杂交水稻工程研究中心东盟分中心”,并计划将“中国超级稻”移至东盟。 “在提高种植业专业水平方面,我们重点发展水稻超级稻和玉米‘迪卡007’和‘迪卡008’,使粮食产量比过去提高10%-30%。”这是广西农业厅厅长张明培的算盘。迪卡系列是世界领先的农业生物技术公司和世界最大的种子公司孟山都在广西推广了8年的玉米新品种。其抗旱、耐瘠薄、优质、稳产、高产的特点,弥补了空抗旱耐瘠薄玉米品种的不足。 “很明显,贸易促进了这些变化,也提高了中国农业的竞争力。三十年前,中国像一个孤岛,经济自给自足,相对封闭,现在已成为全球农业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1月7日,全球食品巨头嘉吉投资(中国)有限公司总裁安在接受《商业周刊》专访时表示:“过去我们公司很少谈论中国,但现在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农产品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就连中国也已经可以影响全球各种农产品的价格。” 当热带和温带的农民在冬天携手合作时,作为世界上重要的制造业中心,中国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却缺少农民工。自2009年下半年以来,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复苏,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企业感到“很难招到工人”,因为许多企业主似乎没有找到更好的办法,除非他们的工资翻倍。 “与以往劳动力无限供给的情况不同,目前珠三角地区的农民工发生了结构性变化。从劳动力市场的角度来看,劳动力短缺和非熟练工人的工资增加是刘易斯转折点的第一个证据。”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的研究员杜洋告诉《商业周刊》。 在经济学中,当非农部门创造就业的速度超过农业剩余劳动力的速度,非农部门的工资上升时,二元经济结构转换的第一个转折点出现,即“刘易斯的第一个转折点”。在第一个转折点的基础上,二元经济的进一步转化最终会产生非农部门和农业部门的边际生产率相等的结果,二元经济结构被单一经济结构所取代,这就是“刘易斯的第二个转折点”。 在过去的几年里,中国的农村生活被外国人描绘成远离世界,农民们赶着水牛穿过整齐划分的稻田;农村工人拖着疲惫的身体,在夕阳的余晖中从狄更斯式的工厂回家...在这一田园风光的背后,中国青年的许多农民、农村和农业很容易被工业和房地产等第二、第三产业剥夺劳动力、土地和资本等资源,因为劳动生产率和经济附加值太低。 现在中国正从“刘易斯的第一个转折点”走向“刘易斯的第二个转折点”。这对农村经济意味着什么?"它是农业边际生产效率的不断提高."杜扬认为,“从政府的角度来看,这意味着工业反哺农业的时机或实施农业保护的条件已经成熟。”上一页123下一页

标题:新农业力量:农业也有商业模式创新

地址:http://www.3mta.com/njxw/70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