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634字,读完约2分钟

3月26日,成都芯片封装测试厂的第4.8亿块芯片下线,正式投产最先进的2010年新款酷睿移动处理器,这意味着英特尔成都工厂的第二次扩张即将结束。

在此背景下,以高级副总裁布莱恩·科兹安尼克为首的英特尔高管抵达成都,在英特尔成都封装测试厂接受了来自省内外60多家新闻媒体近百名记者的集体采访。

英特尔在蓉增资的三大猜想

猜一个

英特尔在成都不断增加资本是什么意思?

3月25日,许多国内媒体转载了这样的报道。大连市副市长戴玉林在接受英特尔大连芯片厂采访时透露,最初的投资是60亿美元,而不是宣布的25亿美元。除了第二条晶圆生产线,3-4个包装和测试工厂将在当地建立,形成一个产业链。

英特尔在蓉增资的三大猜想

通过翻译了解了记者提问的主要内容后,布莱恩·科兹安尼克坚定地回答:“这份报道与事实不符,与大连的合作金额一直是此前公布的25亿美元。”

英特尔全球封装测试总经理罗宾·马丁(Robin Martin)介绍说,成都工厂再次扩建后,目前全球有三家封装测试工厂在生产,分别分布在美国、以色列和中国成都,其生产能力足以支持芯片封装需求。成都完全有能力在一两年内满足这一新产能的包装和测试要求。

英特尔在蓉增资的三大猜想

“成都工厂已成为英特尔最重要的封装测试和晶圆预处理基地。”布莱恩·科兹安尼克说得很清楚。

对于英特尔在成都和大连的不同布局,成都高新区发展计划局局长唐继强表示:“我们在投资方面并不如大连,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在整体格局的利益上输给了竞争对手。与此同时,英特尔在成都的不断增资扩股也释放了我们自身的独特优势。”上一页123下一页

标题:英特尔在蓉增资的三大猜想

地址:http://www.3mta.com/njxw/97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