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15字,读完约3分钟
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开始转向:从多元化经营的投资期转向盈利期。这意味着它的许多子公司需要将利润上缴给母公司。 中国人民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PICC人寿)就是一个例子。“账面利润为4457万元,远高于年初预计的12亿元亏损。”进入盈利期,这意味着PICC人寿开始向母公司上缴利润。然而,业内人士担心PICC人寿保险资产的飙升及其可持续发展。 捍卫快速增长 PICC人寿保险“贴出”这样一个标签:2009年,公司保费收入达到530亿元,同比增长82.3%;资产规模跃升至925.07亿元,同比增长117.67%,保费收入和资产规模分别占集团的29.9%和29%;在短短4年时间里,PICC人寿的资产飙升了90倍。 但就像父母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PICC集团董事长颜屋对PICC人寿的成长充满了“爱”,他尽力“捍卫”PICC人寿的快速成长。 颜屋表示,PICC寿险近两年发展迅速,但这种快速发展是基于各种发展因素、资源和发展的必然结果。 从PICC人寿内部发展的角度来看,公司严格控制人力成本、组织布局和发展成本,内部实行精细化管理,确定“三零四水平、五利润”的管理目标。"这些是PICC人寿保险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颜屋说。 令颜屋高兴的是,PICC人寿保险公司近两年的发展并非偶然或投机。他解释说,无论发展规模还是业务结构,PICC人寿始终将风险防范放在首位。公司建立了严格、多层次的风险管控体系,定期以专题形式研究管理和操作风险,及时发布各种管控措施。 “目前,除了费用差额的可控差额外,死亡、疾病、传播和投降的差额都是福利;公司有严格的成本控制,但人工成本控制比成本控制严格,说明人均产能高,成本低。”颜屋说。对于银行保险业务的混乱,颜屋有不同的理解。他表示,银行保险业务是一个相对较大的问题,在业内很普遍。目前,PICC人寿的银行保险渠道也是盈利渠道。我们不能单从银行保险业务的比重来评价公司业务结构的合理性。 “只要利润渠道是可以依赖的渠道,只要银行保险业务均衡发展,期货业务仍然可以拓展。即使业务移交,只要每年移交,与期货业务没有太大区别。”颜屋说。 然而,积极发展银行代理业务并不意味着PICC人寿完全依赖这一渠道。颜屋说,相反,PICC人寿自开业以来一直在寻求多元化的销售模式。个人销售渠道的销售人员目标已达到近15万人。2010年前两个月,保费收入已超过20亿元,集团保险销售优势逐步显现。上一页12下一页
标题:中国人保:从多元化经营投入期转向盈利期
地址:http://www.3mta.com/njxw/98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