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浩然)2020年深秋,贾德军在南京某保障房项目现场目睹了痛心一幕:价值 300 万元的钢材因雨季受潮全部报废,而工地另一侧正为缺少30 吨水泥停工待料。时任项目经理的他蹲在仓库角落,在沾满泥点的笔记本上写下:"必须用科技改变这种粗放管理。"

从那天起,贾德军开始了长达两年的调研。他带着团队走访了十几个城市,在四十多个工地记录下了八万多条物资管理的数据。"我们发现,传统贸易模式下,信息滞后导致的成本浪费高达运营成本的 42%。" 贾德军说。随后,他力排众议组建技术团队,将办公室搬到工地旁的活动板房,开始了系统研发。

在没有先例可循的情况下,团队遭遇无数次失败。2021 年春节,为攻克预测算法难题,贾德军和工程师们在办公室吃了 20 天泡面。"最困难时,银行账户里只剩下几万元,但我们咬牙坚持了下来。" 技术负责人回忆道。正是这种执着,让系统实现了突破性进展:基于历史订单和施工进度的智能采购预测,使订单处理时间从 48 小时缩短至 4 小时;动态库存预警将短缺响应时间压缩至 15 分钟;物流路径优化每年节省运输成本超千万元。

这套系统的威力在南京某地铁建设中得到验证。2023 年梅雨季节,系统提前 15 天预测到钢材需求高峰,协调全国多个仓库进行跨区域调度,在保障了工程进度的基础上,还避免了数百万元的物资浪费。"以前追着供应商要货,现在系统能自动匹配最优资源。" 贾德军感叹。

(图为贾德军工作照)

随着系统在全国10多个重点工程落地,润苏涟贸易的业务版图迅速扩张。2024 年企业估值突破新高,客户复购率增长200%。更令人瞩目的是,由贾德军团队首创的供应商信用评分模型,已帮助行业规避违约风险超亿元。

如今,贾德军的办公室依然保留着当年那本泥点斑驳的笔记本。在新开发的移动端 APP 里,建筑工人只需扫码,就能追溯材料从出厂到使用的全生命周期数据。"我们正在研发绿色建材推荐系统,希望用科技助力行业低碳转型。" 贾德军的目光,始终紧盯行业痛点。

从古老的城市河畔到新兴的发展区,贾德军用数据智慧重塑了传统建材供应的基因。正如当地科技局的一位领导评价:“他的创新不仅提升了企业竞争力,也体现了新时代产业工人的责任与担当。” 当数字经济浪潮奔涌向前,这位从工地走出来的 "数据工匠",正带领着更多企业驶向智能蓝海。


心灵鸡汤:

标题:贾德军:用数据 "智脑" 重塑建材供应版图

地址:http://www.njwyda.net/njjj/587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