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74字,读完约2分钟
随着日本和巴西淡水河谷签署铁矿石“季度价格”,铁矿石进口价格上涨了100%,达到每吨110美元。尽管中国不想看到这样的价格上涨,但它必须“提高价格”,因为它的声音太弱了。对于下游钢铁企业来说,今年的利润前景渺茫。
中国的“涨价”已成定局
随着日本率先签署合同,中国是否会遵循这一初始价格已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尽管铁矿石谈判代表宝钢和中钢协没有就此事发表意见,但业内人士都认为,今年铁矿石进口价格大幅上涨已成定局。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认为,中国最终将不得不接受这样的涨价。“中国至多在自己的铁矿石储量上下了很大功夫,但对于像中国这样的钢铁生产大国来说,国内铁矿石实际上只是九牛一毛。”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数据,截至3月19日,中国港口铁矿石库存超过7100万吨,港口库存和钢厂库存加在一起大致可以支撑钢厂两个月的铁矿石需求。去年,国内铁矿石年产量为8.8亿吨,同比增长8.9%,而今年1-2月,中国铁矿石产量增长17.8%。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司司长贾认为,增长的扩大表明中国有一定的能力增加铁矿石产量。“如果增长率真的达到100%,中国的压力将非常大。不同意价格就意味着购买现货。”兰格钢铁研究中心(Lange Steel Research Center)分析师张林在回应日本方面达成的初始价格时表示:“日本的进口还不到我们的四分之一,而且日本财团还持有三大矿的股份,因此更容易接受季度定价,这对钢铁企业来说是一种不利的合约方式。”
国内钢铁企业提高了价格,并“减轻了负担”
近日,国内各大钢铁企业纷纷上调钢材出厂价。兰格钢铁信息研究中心市场监测:3月24日,宝钢将部分冷轧产品出厂价格上调300元;3月25日,河北钢铁(000709)在4月份发布了出厂价政策。建筑用钢一般提高250元,板材提高200-450元;4月26日,首钢公布了建筑用钢的出厂价,线材价格普遍上涨330元。
“如果国际铁矿石最大买家中国跟随这一价格,将导致钢铁企业蒙受巨大损失,并将成本压力转嫁到下游,这将导致钢铁下游的汽车和家电价格集体上涨。”张林告诉记者。
更令人担忧的是,除了承受价格波动之外,中国钢铁企业未来可能还要承受金融风险的不断洗礼。因为如果铁矿石的季度定价在今年成为现实,未来就有可能进一步过渡到现货定价和指数定价,铁矿石将逐渐“金融化”。
标题:国内钢企盈利前景渺茫
地址:http://www.3mta.com/njxw/100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