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75字,读完约3分钟
一年之内,在控制了长风汽车之后,广汽投资并实际控制了吉奥汽车。在此期间,广汽菲亚特项目被批准在建,广汽自己的品牌将很快推出。
广汽大规模生产的雄心从未被稍稍掩盖过。4月26日,曾庆红在杭州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国家出台了汽车产业调整政策,希望形成几个高集中度的汽车企业,广汽应抓住这一机遇。
在规模决定地位的汽车市场上,一向以效率见长的广汽无法避开海关。广州汽车要想成为“大广汽”,除了并购之外,还必须尽快上市,这样才能实现两者的良性互动。然而,目前,在发挥规模扩张主导作用的同时,规模过大日益成为广汽资本市场运作的障碍。
随着广汽并购重组步伐加快,上市计划一再推迟,广汽的长腿和短腿之间的不平衡势必加剧。
“国家”和“人民”之间的合作
“你没发现我们有缘吗?我们的商标与GAC的商标非常相似。”东营吉奥卡车有限公司总经理陶云德说,在广汽通用正式签署合同之前。
4月26日,广州汽车集团与吉奥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合同。根据协议,广汽将主要以现金出资,而Gio将以其汽车行业相关资产出资,并将原有的Gio相关资产共同整合为一家合资公司。其中,广汽和Gio的持股比例为51: 49。
由于相关资产仍处于评估阶段,广汽在签约时没有公布具体出资额。但是合作显然是双方都愿意实现的。“Gio品牌不够响亮,技术不够硬,管理不到位。与他们(广汽)合作后,互补发展会更快。”陶云德说道。
这正是曾庆红一再强调的。广汽和Gio在产品、市场和企业性质方面相互补充。在国内汽车行业,这是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首次实现深度合作,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副司长陈建国认为这是一个“突破”。
外界对这种大跨度的合作关系仍有疑虑。对此,吉奥汽车董事长苗学忠对广汽的合作能力很感兴趣。“广本或广丰,广汽在短短十几年间发展成为一家拥有1000多亿元人民币的大型企业。”他说:“外国公司和中国公司的合资企业很好,更不用说中国人和中国人之间的合作了?”
也许是因为他们来自国内市场最活跃的两个地区,广汽和Gio有一个平稳的携手过程。陶云德说,Gio(和其他汽车公司)谈了很多,最后和广汽谈得最好,双方都想一起去。“双方对市场的理解非常相似。它并不局限于哪个(被占用的)更多,哪个(被占用的)更少,所有这些都是为了扩大市场。”
进入Gio后,GAC和Gio最初的想法是让他们的微型车成为全国前三名,卡车行业将在皮卡的基础上让其他卡车成为全国第一,suv也将得到一定程度的推广。
双方面临的具体目标是尽快将Gio 30万辆汽车的设计能力变为现实。对于广汽来说,这是一条通往大规模的捷径。上一页12下一页
标题:规模VS上市 广汽平衡难题待解
地址:http://www.3mta.com/njxw/109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