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16字,读完约3分钟
尽管美国和日本增加了稀土的战略储备,但欧盟最近采取行动应对这些变化。今年年初,欧盟宣布建立稀土战略储备。根据欧盟委员会2008年11月发布的“原材料整合战略”,他们计划在全球市场建立更好、更弱的原材料准入渠道,并在欧盟内部增加原材料的勘探和开发。同时,它们还将提高原材料的利用率,缩短回收周期,从而减少欧盟内部对原材料的需求。
然而,全球金融危机的进一步爆发大大降低了上述原则和政策的实施效果。欧盟担心许多欧盟企业严重依赖这些原材料的进口,而中国是其中一些原材料的主要供应国。中国的出口限制使欧盟企业无法再享受低价原材料,导致生产成本增加,从而损害企业竞争力。
像日本一样,欧盟没有稀土资源,它需要的所有稀土都是进口的。然而,欧盟在原材料和清洁能源利用的意识方面并不落后于任何其他经济体,包括稀土资源的储备,以及对钨产品和稀土产品价格的发言权。这使欧盟避免了“早起晚补”的命运,在稀土战略储备布局阶段与日本、美国等发达经济体处于相似的起跑线。
观察人士认为,欧盟建立稀土战略储备的一厢情愿的想法是,利用其控制下的整个国际钨市场,有意抬高钨产品和稀土产品的价格。钨和稀土作为战略资源,可以提高军事装备技术。因此,他们将联手限制国际钨市场和稀土市场的供应,并禁止像中国这样的战略竞争对手进口稀有金属,如用于军事目的的钨产品。
与此同时,欧盟和美国联手诉诸世界贸易组织的争端解决机制,要求中国取消对各种稀缺原材料的出口限制,称中国对铝土矿、焦炭、锌、镁和锰等各种稀缺工业原材料的出口限制,如出口数量限制、出口最低价格和出口税,违反了世贸组织规则和中国的世贸组织承诺。
欧盟前贸易专员凯瑟琳阿什顿(Catherine ashton)表示,中国对原材料出口的限制,如出口配额和出口税,扭曲了国际市场的竞争,抬高了价格,使欧盟企业在当前的金融危机下处境更加艰难。过去几年,欧盟曾多次与中国就此事进行谈判,但均告失败。现在,人们希望通过诉诸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找到令人满意的解决办法。
欧盟向中国出口稀土和其他稀土资源绝非没有目的。一方面是为了保护自己企业的利益,另一方面也是加强海外资源竞争战略的具体体现。但令人无法接受的是,没有理由允许国家官员放火,而不允许人们点灯。欧盟从地区利益的角度指责中国是不合理的。从欧盟的行动来看,一场没有硝烟的稀土贸易战将会打响。
因此,我们必须运用超级智慧,让稀土等稀有资源尽快成为国家垄断,启动符合中国长远利益的稀有金属战略储备计划,大幅提高关税,有效规避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当然,我们不必过多关注欧盟国家的不满,因为这些稀土金属是中国自己的战略资源,中国人民有权处置自己的资源。卖不卖完全是他们自己的事。
标题:欧盟建稀土战略储备的如意盘算
地址:http://www.3mta.com/njxw/111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