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764字,读完约2分钟
“如果钢铁公司想充分利用二次能源,这一直是一个技术问题。过去很难接入电网,现在他们面临着不合理的电价。”近日,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丁毅谈到二次能源利用的尴尬,无奈地告诉《中国环保世纪行》记者。
丁毅表示,钢铁企业拥有大量的二次资源,如残余气体、残余压力和余热。如果他们能充分利用它们,将会有可观的经济效益
易。“马鞍山钢铁有限公司于1993年开始建设火力发电厂。近十年来,中国高度重视能源转型,积极实施“以气代煤、以电代油”的技术改造。到目前为止,马鞍山钢铁有限公司已建成总容量为74万千瓦的自备发电机组。包括燃气发电在内的二次能源综合利用可满足企业70%的生产用电需求。”以2009年为例,企业年自发电能力为49.88亿千瓦时,如果定为每千瓦时0.38元,余热余能发电能力可转化为100多万吨标准煤。“如果这种气体不被用来发电,它就会燃烧,造成巨大的浪费。这也是资源综合利用发电机组与一般自备发电机组的区别。但不幸的是,有时我们甚至想减少自发电,这样我们就可以避免在明确使用自发电时花钱购买的尴尬。丁毅认为上网电价是钢铁企业发展二次能源的瓶颈。
由于用电需求不恒定,企业的自发电不可能一直由自己消耗。例如,在维护期间,企业产生的功耗低于通常水平。“钢铁企业不可能建造自己的储能设备。多余的自发电必须进入国家电网。如果我们想使用这部分自发电,我们必须从电网购买电力,购买价格为每千瓦时0.69元/千瓦时。”
然而,这个价格和销售价格之间有很大的差距。即使按照物价局公布的0.38元/千瓦时的售价,中间也有30多美分的差价。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仍不愿承担“高价购买自发电”。丁毅说:“仅在2009年,马鞍山钢铁有限公司就产生了高达1.7亿千瓦时的剩余电力,而这部分电力的实际成本只是电网上的一趟。”上一页12下一页
标题:钢铁厂为何要买“自发电”
地址:http://www.3mta.com/njxw/112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