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727字,读完约2分钟
虽然最近西南受灾地区的粮食总产量仅占全国的15%,但西南地区粮价上涨仍在向广东、江苏、安徽、江西、湖南等省传导。食品价格的上涨进一步推高了通胀预期。
未来食品价格会再次上涨吗?涨幅会增加吗?中国今年能获得丰收吗?在采访农业部、粮食局、发改委、统计局等相关部委官员时,本报得到的初步结论是,中国部分城市粮价上涨具有区域性、周期性和结构性,均属正常范围。今年,中国的粮食仍有望获得另一次丰收。
大米是中国粮食市场上最敏感的品种。权威部门的监测显示,自2月下旬以来,全国原粮收购指数持续上涨,其中大米上涨最快,成品粮价格涨幅最大,小包装大米价格涨幅最大。
3月下旬,云南大米价格达到每公斤5元的最高水平,比去年同期翻了一番。后来出现了商人涌入重庆抢购大米的现象,导致了重庆大米价格的上涨。受此影响,广西、贵州、四川等地的大米价格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涨。
4月份,食品价格上涨已悄然蔓延至广东、江苏、安徽、江西、湖南等省市和地区。
与上述南方各省大米价格的快速上涨不同,中国东北的黑龙江、吉林和辽宁这三个主要大米产区的大米价格涨幅不大。5月7日,黑龙江农垦建三江分局书记王金会告诉本报记者,目前当地生产的优质大米价格约为每斤1.8元,高于去年秋季,但变化不大。
根据王金会的分析,目前东北地区铁路运力不足和粳稻运输能力不足是造成该地区粮价上涨的重要因素。
此外,这一次,国家粮食局向西南地区派出了中央储备粳稻,这无疑扩大了其他地区的供需差距,导致大米价格上涨。
关于中国食品价格是否受到国际食品价格波动的影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一名官员分析说:“中国食品价格的变化是政府考虑到种植成本和农民利益而设定的最低购买价格,与国际市场的关联度很小。”上一页12下一页
标题:粮价仍处正常区间再获丰收可能性大
地址:http://www.3mta.com/njxw/113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