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04字,读完约5分钟

中央企业在北京房地产行业的英雄壮举和SASAC的退出令引起了媒体的热烈讨论。然而,如果我们不只是看问题的表面,我们会发现所谓的土地王问题不仅仅是国有企业是否应该进入房地产行业的问题,而是国有企业应该如何认识和定位自己的问题。在这方面,30年的计划经济历史已经提供了足够的教训,浙江民营企业家李书福的故事给了我们新的启示。

李书福是国企老板的一面镜子

一家只有12年历史、年销售收入只有160亿元的中国民营企业,最终以27亿美元的价格,吃掉了拥有86年辉煌历史、年销售收入数千亿元的顶级汽车品牌之一沃尔沃。这是世界汽车史乃至工业史上令人惊叹的一步。让我们感兴趣的是,是什么让西方汽车公主对吉利这个“穷小子”印象深刻?毫无疑问,被称为“疯狂汽车”的正是“穷小子”的头头李书福。

李书福是国企老板的一面镜子

1996年,当摩托车制造商李书福向浙江省主管部门申请制造汽车时,一定有人认为他疯了。此时,汽车工业由国有企业和外资主导,私营企业不可能获得汽车工业许可证。有些人委婉地建议造车不是摩托车,但这突然让人想起李书福的名言:“造一辆车,不是四个轮子,两个沙发,外加一块铁,有什么了不起?”之后,李书福一而再、再而三地跑到北京,堵在相关部门的门口,乞求给民营企业一个拿车梦的机会,并声称自己不需要国家投资一分钱。他为了这张出生证明跑了六年。2001年,吉利成为中国第一家民营汽车企业。此后,华晨、哈飞、奇瑞等自主汽车品牌相继获得牌照。

李书福是国企老板的一面镜子

李书福和他的摩托车工程师拆卸了一辆丰田车来了解这辆车,并开始制造它。他们还抓住机会,迅速进入新启动的低端家用汽车市场。到2006年,吉利自有品牌在中国的销量排名第七。美国经济学家熊彼特曾将经济发展的驱动力归因于企业家精神。企业家就是这样一种人,他对自己的职业有着基督徒的虔诚,有着永不衰竭的工作动力,能够在决策、组织、技术和管理过程中敏锐地发现创新机会,并迅速将其付诸实践,从而极大地提高产业效率。李书福是这种企业家精神的典型代表,这种精神给汽车巨头沃尔沃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李书福是国企老板的一面镜子

改革开放30年来,在以市场换技术的指导思想下,中国汽车工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利用主要发达国家的金融危机,2009年中国汽车工业的产销量甚至超过了美国和日本,达到1364万辆,这自然是一个让无数人欢呼的数字。然而,一个不可避免的事实是,没有一个独立的世界品牌在如此巨大的产量和销量。在过去的30年里,中国一直是外国汽车强国激烈争夺的战场。然而,对于民族自主品牌来说,这里安静的是黎明明。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日本和韩国只隔着一片水域。目前,中国汽车工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自主品牌的国际影响力甚至不如韩国。购物中心就像战场。想象一下中国汽车和日本汽车工业之间的战争结果,中国汽车有幸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和销售国。恐怕结果和清朝没有什么不同,清朝的国内生产总值很久以前就超过了日本,而日本在中日战争中赢得了明治维新。技术和品牌的自主创新是一个国家经济的核心竞争力,但它注定是企业家的事业。

李书福是国企老板的一面镜子

为什么你没有得到技术就放弃了市场?症结在于主导中国汽车产业的国有企业制度,无法造就真正的企业家,更谈不上真正的企业家精神。各级政府任命的国有企业经理实际上是国家干部,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社会职业,具有完全不同的精神气质。根据马克思的比喻,它们之间的区别远远大于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区别。

李书福是国企老板的一面镜子

因此,一个真正的创业时代的到来,必将为中国汽车工业“激起一滩春水”。在去年的中国年度经济人物颁奖典礼上,李书福承认,他的人生理想是“让中国汽车环游世界,而不是让世界的汽车环游中国。”此外,几年前,李书福毫不掩饰地透露了自己的梦想:让吉利赶上丰田!这些充满真诚爱国感情的话应该来自大型国有企业的汽车老板,但不幸的是,他们不是。因为他们不是真正的企业家,这不是关于他们的才能,而是关于制度。

李书福是国企老板的一面镜子

李书福是一面镜子,展示了当地企业家的真实面目和中国经济转型的真实困境。从荷兰、西班牙、英国、美国到日本等大国崛起的经验已经表明,一大批真正的民营企业家的出现是富民强国的真正推动力。然而,国内“国民进退”的趋势正如火如荼。2009年公布的最赚钱的中国企业都是国有巨头。这些垄断巨头给自己带来了滚滚利润,但它们严重阻碍了中国产业升级的步伐,未能提升中国的核心竞争力。中国汽车工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结构转型需要国有垄断企业的深入改革和更多李书福式民营企业家的出现。否则,所谓的经济转型只能是一个美丽的口号。

标题:李书福是国企老板的一面镜子

地址:http://www.3mta.com/njxw/118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