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09字,读完约4分钟
在搜索海宁皮城的研究报告时,像“市场领导者”和“快速扩张”这样的词并不少见。然而,如果上述所有结论所基于的前提都被扭曲了——如果公司有两个不同的财务数据,净利润的差异高达33%,这个结论仍然正确有效吗?
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事实。对于海宁皮城来说,这两组“不同”的数据显然是共存的。同一公司在同一会计年度通过不同渠道披露的数据不一致,净利润、营业收入等核心数据存在巨大差异。
据业内人士透露,海宁皮城“两套财务数据并存”。通过阅读公开信息,记者确实发现这种差异并不隐藏在“草蛇灰线”中,而是存在于海宁碧城的招股说明书和同样是上市公司的宏达经编披露的公开信息中。
2007年9月30日,HTC经编与海宁皮城(当时公司名称为海宁浙江皮衣城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签署增资扩股协议,HTC经编作为新股东以现金方式确认本次增资285.65万股。增资完成后,宏达经编成为海宁皮城4.92%的股东。根据宏达国际当年10月9日披露的外商投资公告,截至2006年底,经海宁辛凯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审计,海宁皮城总资产11.09亿元,净资产1.24亿元,主营业务收入3.32亿元,净利润2997万元。
因此,作为宏达经编的控股公司,海宁皮成的核心财务数据自2007年以来一直出现在宏达经编披露的年报中。根据宏达经编2007年的年报,海宁皮城2007年底的总资产和净资产分别为11.64亿元和3.48亿元。2007年实现营业收入4.28亿元,净利润7288万元。
但是,与海宁皮成今年1月披露的招股说明书相比,上述数据有很大不同,尤其是海宁皮成披露上述数据时,出现了“上浮”,而且这种情况在两个会计年度都有发生。根据招股说明书,海宁碧城2006年和2007年底的相应总资产分别为12.45亿元和13.03亿元,净资产分别为1.43亿元和3.66亿元。与宏达经编披露的数据相比,两年的总资产增长了12%,净资产分别增长了15%和5%。
较大的偏差出现在营业收入和净利润中。根据招股说明书,海宁碧城在2006年和2007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4.36亿元和6.47亿元,净利润分别为3997万元和8276万元。与宏达经编披露的数据相比,该经营收入分别增加1.04亿元和2.19亿元,正浮动率分别达到31%和51%,净利润分别增加1000万元和988万元,变动幅度分别达到33%和13.6%。
同年,根据不同情况下披露的数据,营业收入的最大变动幅度可达51%,差额达2.19亿元。这种“差异”是罕见的。
即使从海宁碧城招股说明书中母公司的报表数据来看,虽然与宏达经编的差异没有合并报表中披露的那么大,但几乎所有的数据都与宏达经编披露的数据不同,2006年两家公司披露的总资产仍相差2100万元。即使宏达经编投资公告中披露的海宁皮成2006年的营业收入不包括其他业务收入,造成误差,但两公司净利润相差626万元,相差近21%,也是不正常的。
无论是根据合并报表还是母公司报表计算,海宁皮成与宏达经编在2006年和2007年的财务数据披露都有明显不同,这是一个纸面上的事实。海宁皮成高管昨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对此做出回应,称与招股说明书中的经审计财务数据不同,宏达经编披露的相关数据并未经过审计,因此上述“两套数据”并存。但事实上,HTC经编披露的海宁皮城2006年的数据是经过审计的,只是原审计师不是海宁皮城的ipo审计师,只有2007年的数据未经审计。
标题:海宁皮城两套账本起内讧 盈利差异最多达33%
地址:http://www.3mta.com/njxw/119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