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57字,读完约4分钟
新华社北京4月9日电2010年,铁矿石谈判再次发生变化。沿用了40多年的国际铁矿石价格谈判体系似乎正面临解体的局面,这种局面可能会被与现货市场挂钩的季度定价所取代。
尽管中国官员多次表示希望继续坚持龙协会的基准价谈判机制,中国钢铁协会最近也表示铁矿石价格谈判仍在继续,但专家认为,铁矿石定价周期已经从“长协”转向“短协”,接近现货市场的趋势已经充分显现。
力拓集团9日发表官方声明,称其正在与客户协商铁矿石季度定价计划。迄今为止,淡水河谷、力拓和必和必拓已经在铁矿石定价问题上形成了统一战线。
兰格信息研究中心的研究员张林说:“铁矿石价格由长变短是未来的趋势。目前,中国肯定无法恢复这一趋势。”
“现货市场的溢价高于长期合约的价格,这使得矿石企业寻求使用更灵活的现货市场机制来为未来的矿石交易定价。”“我的钢铁网”副总经理高博说。
高博认为,在三大矿山寻求的弹性定价模式下,矿石企业不仅可以获得现货价格与年度长期价格之间的溢价,还可以通过控制交货节奏在航运市场获得额外回报。
世界钢铁协会上周宣布,新的铁矿石定价机制将对全球经济产生负面影响,并呼吁各国监管机构对铁矿石市场进行检查,并调查三大巨头的市场行为。统计数据显示,淡水河谷、力拓和必和必拓的铁矿石产量占全球铁矿石运输量的近70%。
高波表示,到2015年,铁矿石市场将面临过度风险,三大矿山仍将在铁矿石市场占据主导地位。“由于它们仍将在成本、基础设施支持和资本支持这三个主要竞争因素上保持相对优势,这三大矿将保持其在铁矿石贸易市场的主导地位。”
尽管早在2003年,中国就已经取代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但中国在定价方面一直处于被动地位。中外关于铁矿石价格的博弈长协每年举行一次,每一次谈判过程都是跌宕起伏,这使得谈判越来越困难。
分析师指出,将铁矿石定价机制从“长期关联”改为“短期协议”可能导致铁矿石价格在短期内大幅上涨,这将对严重依赖铁矿石进口的中国钢铁业产生巨大影响。此外,这可能会使铁矿石具备黄金、石油等大宗商品的金融属性,并鼓励投资投机。
据海关统计,2009年中国铁矿石进口量创历史新高,达到6.3亿吨,占全球铁矿石海运贸易的68%。其中,从澳大利亚和巴西进口的铁矿石占同期进口总额的64.4%。
兰格钢铁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研究员王国庆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钢铁价格的上涨将不可避免地影响下游行业原材料采购成本的上涨,而成本将通过提高产品价格来转嫁。“特别是在与消费者利益相关的行业,如房地产、家电和汽车行业,价格上涨必须由最终消费者支付。”
联合金属网(United Metal Network)铁矿石分析师胡凯表示,比成本上涨更值得关注的是,要防止铁矿石市场出现进一步的“投机”,并努力阻止“指数交易”和掉期合约等衍生品对市场的影响。
“新的定价机制具有更强的金融属性,这可能导致铁矿石价格极不稳定。这是我们目前最担心的。”张林说道。不过,她也指出,新的铁矿石定价机制有助于避开“2008年市场”。
由于未能预见全球经济衰退,中国钢铁行业在2008年遭受了铁矿石价格的巨大损失。2008年铁矿石长期协议价格较2007年上涨近80%,但下半年需求大幅下降导致铁矿石价格暴跌,给中国整个钢铁行业造成巨大损失。
“我们仍在等待铁矿石价格谈判的结果。如果中国遵循新的定价模式,这意味着我们必须接受近90%的涨价要求。这将大大增加钢铁企业的生产成本,但与此同时,下游企业的消化能力有限。”占谢场矿进口总额20%的江阴兴城特钢营销信息部部长吴军说。
张林说,为了改变中国在铁矿石谈判中的被动地位,必须鼓励钢铁企业增加投资和技术研发,提高铁矿石的利用效率。此外,政府应该对国内矿山的发展给予更多的支持,比如给予优惠的税费政策,鼓励它们“走出去”。
标题:铁矿石三巨头就“长协改短约”形成统一战线
地址:http://www.3mta.com/njxw/120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