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69字,读完约4分钟

中国已经连续八年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床消费国和第一大进口国。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日本和德国的机床产量急剧下降。2009年,中国首次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机床生产国。如何解决“大而不强”的问题,加快产品“走出去”的步伐,已成为中国机床工业未来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 自2008年下半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经济下滑,国际市场需求严重萎缩,中国对外贸易遭遇前所未有的困难。2008年第四季度,中国机床工具行业进出口呈现明显下滑。由于当年前期的快速增长,全年出口增幅仍达到37.1%,进口增幅为4.4%。2009年,机床产品进出口量突然以两位数的速度下降,出现了10年来的最大降幅。据海关统计,2009年机床进出口总额为144.4亿美元,同比下降25.6%。其中,出口总额47.4亿美元,同比下降33.5%;进口总额97亿美元,同比下降21.1%;进出口逆差为49.6亿美元。不应忽视的是,2009年,当出口继续严重下降并经历多年负增长时,低价值机床的出口份额比前一年有所回升。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发达国家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加大研发投入,为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下一轮产业升级做准备。最近在中国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提出:“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根据新形势,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保持投资适度增长,重点是完成在建项目,严格控制新项目。”这意味着国家将利用其有限的财政资源,鼓励企业研究和开发高科技产品,创造有利于节能减排、有利于农业、农村和农民、改善民生等的技术。,而不是牺牲环境来维持增长,并对“两高一资”的产品施加更严格的限制。哥本哈根会议给所有国家带来了减少碳排放的更大压力。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建立的绿色环保壁垒无疑增加了进入国际市场的难度。污染环境和消耗高能源的产品要么被拒绝,要么被课以重税。因此,低碳经济和绿色制造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是未来经济发展的方向,也是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基础。机床行业的企业应该高度重视,尽快采取相应的措施。 首先,关注国家投资重点,加快产业结构调整。cmtba最近对几个用户行业的调查显示,该国在空航空、汽车、铁路、绿色能源、航运、电子信息等行业的巨额投资推动了市场需求结构向高端发展。国家在这些关键领域的投资不仅是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和扩大内需,也是为了着眼于结构调整的长期发展目标。这表明结构调整将是后金融危机时代这些行业的重点。特别是我国在许多关键领域被国外技术封锁,结构调整必须以自主创新为基础。这将给机床工业带来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的机遇。 机床行业应关注重点投资领域,深入了解用户需求,加大适用产品研发力度。尽快淘汰落后产品和产能,避免恶性竞争。我们应该大胆尝试转向“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的产品。一些企业开发的高速轨道板磨床是向“专机”发展的成功范例。空怀特还有很多领域需要我们去填补,如:飞机用铺带机、飞机用自动钻铆机、纺织针专用机床、医疗保健领域如人体关节、假肢等所需零件的加工设备等。目前,这些设备主要是进口的,有些甚至在中国被禁止。只有立足自主创新,开发满足用户需求的进口替代产品,我们才能开拓新的市场。数据显示,2009年机床部件进口持续增长,这表明国内机床部件不能完全满足主机行业的需求。零部件企业应抓住市场增长机遇,开发新产品,加快结构调整。 其次,通过加强管理的有效性,确保企业的效率。根据2009年10月对cmtba 80家重点企业的调查,新订单短缺非常普遍,基本上比2008年同期减少了1/4。此外,一半的企业遇到用户暂停交货或退货。最近几个月,市场有所好转,但大多数企业对未来的市场前景持谨慎乐观态度。要加强企业管理的有效性,提高流动资金的周转率,提高投入产出比,保证企业效率。第三,寻求突破,扩大产业出口。根据当前全球经济形势,机床行业应保持传统机床、工具、重型机床和成形机床等优势产品的出口。鉴于亚洲市场的快速增长,通过扩大宣传和提供完善的售后服务,我们可以实现批量出口中高档机床的目标。特别是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协议于2010年1月1日生效,大部分货物贸易将享受零关税。中国企业应利用这一便利,关注东盟市场需求,加强中高档机床出口。海外并购企业应通过海外渠道突破高档机床出口。此外,我们还可以利用政府的对外援助项目和政府贷款来扩大我们产品和技术的出口。

标题:机床行业:绿色制造是方向

地址:http://www.3mta.com/njxw/122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