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53字,读完约2分钟
2月19日是阴历二十四节气中的雨天。在2010年的雨季,北京东方微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微点公司)不应该是一个年复一年的普通季节。
虎年春节前,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以涉嫌贪污受贿1400多万元,公开审理了北京市公安局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处原处长俞兵故意传播网络病毒第一案的始作俑者。
从2005年7月开始,持续了四年多,军事案件的受害者典韦公司一直在抱怨,中国软件反病毒行业最大的案件终于曝光。
于兵的案子还没有宣判,所以说“过去的已经过去了”还为时过早。一项重大的原创创新遭遇了数年的厄运,这足以引发人们的担忧和思考。
刘旭:搞技术创新太难了
在北京西四环的一栋大楼里,典韦公司总经理刘旭在接受《经济信息日报》采访时感叹道:“搞技术创新太难了。”
根据公诉机关的指控,俞冰一案涉及四家互联网公司,其中第一家是接受北京瑞星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瑞星公司)420多万元人民币。北京东方微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计算机病毒传播案是于兵应瑞星公司的要求而制造的一个假案。
在一场实力悬殊、旷日持久的生死较量中,刘旭开始与时间赛跑,几乎每天工作到凌晨两三点。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的最常见的一句话是:“我希望政府能保护我的创新成果,仅此而已。”
刘旭显然不是草根科技的革新者。他是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的高级工程师和计算机科学家,原国家863反病毒专家,瑞星反病毒软件的原设计者和发明者,从事反病毒技术研究15年,是中国第一个发现和解决计算机病毒的专家,被业界誉为“中国第一个反病毒软件”。
2003年2月,刘旭辞去瑞星公司总经理职务。
2004年,刘旭对自己从事了十多年的反病毒研究进行了反思和总结。他认为病毒代码识别病毒的技术总是落后于病毒的致命缺陷,即出现了一种新病毒——杀毒软件的升级——又出现了一种新病毒——传统的杀毒软件升级的杀毒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用户的杀毒需求。然后,他开始专注于研究新病毒,这种病毒对传统的反病毒软件有颠覆性的影响,并能有效地抵御新病毒
2005年1月,离开瑞星公司一年的刘旭和田亚贵创办了微点公司。同年5月,刘旭在《光明日报》上发表了署名文章《反病毒软件需要克服重大技术缺陷》和《中国积极防御产品尽快上市》。他当时并没有意识到这一重大创新将给微点公司带来灾难。上一页123下一页
标题:官商联手下毒竞争对手 “微点事件”真相引忧思
地址:http://www.3mta.com/njxw/125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