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824字,读完约2分钟

“瑞星向士兵行贿公职人员、提供伪证和压制同伴的非法行为令人震惊。如果我们得不到应有的惩罚、认真反思并从中吸取教训,类似事件仍然难以禁止,这将不可避免地带来相当程度的社会信任危机和政府信任危机。当然,还有一个行业生存危机,它损害了社会的整体创新能力。”信息安全研究专家陈告诉《经济信息日报》。 近年来,各级政府努力为创新型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各地出台了鼓励和支持自主创新的强有力政策。政府在投入大量财政资金补贴创新的同时,也对企业创新给予了相当大的税收减免。在一些地方,为了进一步推动自主创新,反映创新活动投资强度的研发经费比例也被作为考核干部政绩的指标,这将使自主创新“不差钱”。 现实是,一项突破性的高科技创新遭到了批评。“谁来保护原创”——刘旭近乎绝望的呐喊成为各大媒体、专家学者关注的焦点。今天,当创新得到支持时,一项重大的原创创新被人为地阻止上市。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创新机制?当创新成果的产业化受阻时,谁来保护它们,如何保护它们? 这起微事件的核心实际上是在法律层面上保护知识产权。中国政法大学教授谭秋贵在接受《经济信息日报》采访时表示,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取得了很大进展,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总干事也承认“中国拥有世界上最严格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但问题的关键在于执法力度不够,导致一些侵权人受益,“谁创新谁倒霉”。谭秋贵说,随着行业竞争的日益激烈,用各种手段压制和约束竞争对手似乎成了潜规则。幕后黑手先是贿赂个别行政执法机构的个人,然后利用强大的法律体系中的监督漏洞向个别媒体披露负面信息,最后通过网络媒体将其放大,给竞争对手致命一击。谭秋贵焦虑地说,如果允许寻租活动疯狂地扩大其合法或非法的范围,并将创新能力引入权力寻租领域,“滥杀无辜”将导致长期的“逆向淘汰”。 “要鼓励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依靠法律框架保护知识产权和相对充分竞争的市场,并通过法治手段限制行政扩张的手段,从而给予更公平的市场竞争。”谭秋桂说:上一页12下一页

标题:专家:软件业竞争无序阻碍自主创新

地址:http://www.3mta.com/njxw/125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