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955字,读完约5分钟
以十几家基金公司为代表的股东投票否决了超过1亿股的股份,集体否决了双汇发展董事会提出的放弃优先转让权的提案,而中国知名食品企业双汇发展的“投票门”成为了近期金融界和经济界关注的焦点。
为什么高级管理层要与股东争夺利润?经《国家商报》调查发现,高管和核心人员的股票市值高达22亿元,巨大的体外资产可能是董事会和股东之间利益冲突的根源。截至昨日(3月8日)收盘,包括高管在内的101名核心人员间接持有双汇发展股份的市值已达22亿元,其中董事万隆间接持有2.36%的股权,市值约为7.29亿元,相当于双汇发展董事长年薪的1458倍。
101名股东平均每人拥有超过2000万元的股份,他们都是百万富翁;更令人惊讶的是,他们同时间接持有双汇集团13.9%的股权。在双汇发展与集团发生利益冲突的情况下,他们有足够的动机选择维护集团的利益。
疑虑接踵而来。101名员工持有22亿股的成本是多少?他们以什么方式购买股票?因为根据双汇发展的工资,要获得这些财富需要几百年的收入,再加上没有食物和饮料。
董事长的净资产比年薪高出625倍
2009年12月31日双汇发展的公告让投资者大吃一惊。包括双汇发展高管在内的101名员工的持股细节被披露。经简单计算,双汇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双汇集团)的灵魂人物、双汇发展董事万隆间接持有双汇发展2.36%的股权,市值7.29亿元。
此外,双汇发展的另外100名员工间接持有双汇发展4.79%的股份,市值14.8亿元。
据双汇发展介绍,2007年10月,双汇集团及其关联企业约300名员工通过信托方式在海外成立了一家名为“里塞格伦”的公司,双汇发展的101名员工持有里塞格伦43.67%的股权,随后里塞格伦成立了一家名为“里塞格伦”的公司,里塞格伦是双汇发展的实际海外控制人shinec的股东,持有其31.82%的股权。
如果双汇发展没有披露这一复杂的股权结构,外界只知道直接拥有双汇集团100%股权和双汇发展21.19%股权的罗泰克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罗泰克)是双汇发展的实际控制人,但不知道信纳公司是罗泰克的100%股东,高盛和鼎辉也通过信纳公司控制双汇发展。
然而,该公司于2007年注册,并间接持有双汇发展的股份,直到2009年才发行。消息来得太晚了。双汇发展是否试图隐藏高管的集体财富?双汇发展曾表示,员工持股资金来自其海外信托设立的海外公司的海外银行贷款。什么样的贷款法?你花了多少钱买了信益股份?为什么管理层应该持有股份来创造如此复杂的所有权结构,并通过海外公司的曲线购买它们?一切只能用“奇怪”来形容。
更让投资者困惑的是,不知不觉中,双汇发展的101名员工实际上持有该公司市值22亿元的股份。应该知道,双汇发展董事长张俊杰的年薪只有50万元,而他间接持有双汇发展1.01%的股份,市值3.12亿元,相当于他年薪的625倍。这还不包括2007年10月8元和2008年10月6元的高额股息。
双汇发展高管成为既得利益者
更令人费解的是,双汇发展股份的市值只是101名员工资产的一部分,因为他们间接持有Rotex 13.9%的股权,也间接持有双汇集团13.9%的股权。
双汇集团的资产规模比双汇集团更大更好。双汇集团自我介绍如下:2008年总资产超过70亿元,年生猪出栏1500万头,年肉制品产量150万吨,销售收入超过350亿元。双汇集团的生猪屠宰量是双汇发展的5倍,其肉制品产量是双汇发展的近2倍。
双汇集团不仅与双汇发展在同一个行业竞争,而且当两者之间存在利益冲突时,由于持有双汇集团的股权,双汇发展的高管们会毫不犹豫地选择维护双汇集团的利益。显然,双汇集团的利益意味着双汇发展高管的利益,而双汇发展的利益需要与公众股东分享。
方正证券研究员认为,双汇集团确实拥有许多优质资产,与双汇发展也存在横向竞争。双汇发展的机构投资者一直希望将这些资产注入上市公司,但双汇发展管理层从未采取行动,这引起了机构的不满。另一位券商研究员甚至直言不讳地表示:“双汇发展的高管是既得利益者。他们想长期享受高质量的资产,但他们不让双汇上市公司发展,组织肯定不满意!”
申银万国在报告中表示,双汇发展董事会决定放弃低价收购10家公司股权的优先权,即考虑到上市公司已经转让了这部分股权,管理层只能分享16.37%的收益;如果双汇集团的控股股东Rotex被转让,管理层可以分享31.82%的利益。
深知利害关系的组织当然会集体反对。
这101位亿万富翁拥有22亿元的天价股份,他们不仅深藏在双汇发展中,而且几乎双汇发展的所有高管和董事都在这个持股名单上。他们控制着公司的整体运营,并持有双汇集团的股份。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收益会分配给双汇集团还是双汇发展?这个初步决定实际上掌握在他们手中。
标题:双汇高管层持股22亿元 暗藏101个千万富翁
地址:http://www.3mta.com/njxw/127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