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78字,读完约4分钟
北京,2月1日(新华网)——由科技部、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知识产权局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举办的国际中医药科技合作会议于2007年11月28 -29日在北京举行。来自41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近500名中医药、R&D主流医药和行业代表就如何进一步推动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进行了探讨。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吴仪在讲话中指出,中医药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文明的结晶,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医药也是世界医学宝库中的一朵奇葩,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发明之一,为世界文明做出了突出贡献。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观念的改变和现代医学模式的改变,中医药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中医药作为一种重要的健康资源,不仅对许多常见病和多发病有显著疗效,而且在重大疑难疾病和新发传染病的防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人类健康仍面临许多尚未完全克服的重大疾病的挑战,这给中医药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新的机遇;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为中医药的传承和创新提供了强大的智力和技术支持。中西医各有所长,优势互补,潜力巨大,必将在加强疾病预防和保健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吴仪强调,中国政府一贯重视中医药的发展,在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中始终坚持“中西医并重”的原则。一直强调要更加重视中医药的继承和创新,不断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切实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继续加大对中医药的支持力度,即坚定不移地大力支持和发展中医药。
吴仪向会议发出倡议:一是进一步加强中医药的继承和创新,为中医药注入新的活力和生机,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第二,丰富和发展中医理论体系,深入挖掘和深刻理解中医理论的科学内涵;三是加强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制定符合中医药特色的市场标准和准入办法;第四,加强中医药经验交流和人才培养。
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会议由科技部牵头,卫生部、中医药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举办。会议通过了《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北京宣言》。
科技部部长万钢在讲话中强调,国际医学的发展趋势和人类对健康的追求是中医药创新的动力。当今世界科学,特别是包括生物医学在内的生命科学,呈现出从分析到综合、从局部到整体的发展趋势,这也使得中医的整体观念和天人合一的价值得到重新认识。解决中医药发展中的关键科技问题将为新兴科学领域提供创新思路,并有助于扩大对健康、疾病和治疗的现有理解。可以预见,中医药等传统医药将成为重大科技原创的源泉和基础平台,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的领域和前景广阔。
卫生部部长诸宸指出,要充分认识中医药丰富的学术和实践价值,充分认识中医药理论和实践对当代医学的启示,充分认识加强中医药科学研究的意义。在中医科学研究中,应坚持中医整体观、辨证论治、预防疾病的核心理念,以提高临床疗效为根本出发点,探索和组织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积极利用多学科交叉融合,营造宽松民主的学术氛围,提升中医理论的发展水平和实践能力。
随着《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纲要》、《中医药创新发展纲要》的颁布和《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计划》的启动,中医药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和相关国际组织的关注。本次会议是迄今为止举办的最高级别的中医药科技合作国际会议,旨在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医药的了解,提升中医药研发水平,弘扬中医药文化,加快中医药国际化和现代化进程。
为期两天的会议分为全体会议和分会论坛。全会上,34位知名专家和企业家就中医药研究现状和进展、中医药临床与应用、中医药国际合作的机遇与挑战、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与共享、信息平台建设等问题发表了主旨演讲。
标题: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大会在北京召开
地址:http://www.3mta.com/njxw/128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