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01字,读完约3分钟
mainland China投资银行的首次国际并购即将进行。
2010年1月13日,海通证券(600837.sh)将通过海通(香港)金融控股有限公司终止对香港大富证券(00665.hk)的收购要约。
如果不出意外,海通证券将以18.22亿港元收购大富证券52.86%的股权,并成功保持其上市公司地位。这次被海通秘密命名为“海燕计划”的合并,被行业和监管机构视为国际并购的“漂亮战役”,此外还有商业战争中通常的讨价还价和实力与结构的相互歧视。
然而,这仅仅是开始。作为毗邻内地的国际金融中心,香港现已成为mainland China投资银行进行国际并购最理想、最具可操作性的一站。据本报报道,除海通外,国鑫、国源、招商局等内地证券公司都在洽谈收购在港中资银行,从而开启了国际化之路。
“海盐项目”
2009年8月,通过中银国际与汇丰香港的撮合,大富证券被列为M&A海通的实质性目标..
两个月后,海通证券对大富证券进行了尽职调查。
基于保密原则和国际惯例,海通将此次国际并购命名为“海燕计划”,意为海外飞行。此前,海通证券在借壳上市时被称为“鹰计划”。
据知情人士透露,海通(香港)金融控股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林勇、大福证券执行董事郑志明及其股东宝兴发展控股建设(0659.hk)分别为海通及新设股东的具体执行人。前后的谈判基本上是由他们操作的。
林勇,40岁,拥有15年的投资行业从业经验,并被授予“2006年上海十大杰出金融青年”称号。
作为第一任保荐人,2007年,林勇从海通投资银行部总经理一职调任海通香港担任总经理6年。林勇对并购很熟悉,这也被认为是他被派到香港承担重任的原因。
郑志明的父亲是郑家纯,祖父是香港十大财团之一的新世界发展集团的舵手郑裕彤。郑志明,26岁,在CLSA工作了3年,主要负责基础设施股票的分析。2008年1月,他加入了新的创作团队,2009年年中,他当选为大福证券和新创作团队的执行董事。
由于他们的投资银行背景,林勇和郑志明的谈判和沟通更加顺畅。
双方“拉锯战”的最大焦点是价格。据报道,新创提出的收购价格为每股5.25港元,但这似乎超过了海通可接受的价格上限。
11月19日凌晨4点,经过大约12个小时的最后谈判,林勇和郑志明终于握了手。海通香港以每股4.88港元的价格从新成立的集团手中收购了52.86%的大福证券,并最终持有9%的大福证券。上一页123下一页
标题:海通收购大福证券揭秘 海通走向国际化
地址:http://www.3mta.com/njxw/136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