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01字,读完约4分钟
中国企业一直在密切关注伊拉克战后重建市场的趋势,等待合适的机会。中国和伊拉克的经济交流从未停止过。2008年,中国与伊拉克的贸易额达到11亿美元。随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601857)在进入伊拉克市场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伊拉克的原油储量超过3500亿桶,居世界第三位,但一直开发不足。伊拉克政府希望通过外国公司的技术支持,将日产量从150万桶提高到400万桶。2007年2月,伊拉克马利基政府批准了新的石油法案。根据这项法案,伊拉克的石油工业对外国投资者开放。如今,伊拉克的经济能力已经开始上升,在全球金融危机下,美国人缺乏财政资源,所以他们只能让伊拉克向其他国家开放其能源市场。
伊拉克油田正式向国际市场开放后,伊拉克政府向海外公司提供了8个油气田和10个油田进行两次投标。在招标过程中,中石油大力推进伊拉克石油上游开发领域,改变了过去只做下游或合作项目的历史,发展势头强劲。
激活油田开发旧合同
中国在伊拉克的经济利益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确保伊拉克战争前与萨达姆政权签订的合同能够得到承认、有效和履行;二是在伊拉克战后经济重建中赢得新的市场,特别是参与伊拉克的石油开发,获得石油市场份额。
2008年8月27日,伊拉克石油部长沙赫雷斯塔尼和中国石油代表签署了一份开发阿哈丁布油田的服务协议。同年11月10日,中国和伊朗在伊拉克石油部举行了阿哈丁布油田合作开发合同的签字仪式。根据合同,中伊合作开发总投资为30亿美元,中石油持有75%的股份,伊拉克北方石油公司持有25%的股份。合同签订后,油田开发将正式开始,中国和伊朗将逐步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实际开发,三年内完成投产,连续生产20年,中方将提供设备、技术服务和人才。该油田项目是自2003年萨达姆政权倒台以来,伊拉克新政府认可的第一份萨达姆石油协议,该项目也是在1997年签署合同后启动的。
1997年,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石油”)的子公司绿洲石油公司与伊拉克签署了一项关于开发阿哈丁布油田的协议,这是一项石油产量分成协议。这个地质储量6亿吨的巨大油田的开发是中国公司在伊拉克的第一个石油合作开发项目。然而,由于联合国制裁、石油禁运、伊拉克战争等影响,该协议一直未得到执行。
经过重新谈判,合同的性质从原来的石油产量分成协议改为服务协议。据报道,签订服务合同的石油公司根据所提供的服务收取固定费用,空房的利润远远低于按利润分配的合同,但它们承担的风险相对较小。
与英国石油公司联合开发伊拉克最大的油田
2009年6月30日,伊拉克政府举行了自1972年伊拉克石油国有化以来的首次大规模能源招标会议,英国石油公司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共同赢得了对鲁迈拉油田的投标。
这一天,伊拉克政府拿出6个油田和2个天然气田举行国际招标会议,邀请外国公司投标,世界各地的许多石油和天然气公司参加了投标。其中,英国石油公司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组成的团队赢得了最大的油田,赢得了鲁迈拉油田20年服务合同。这是伊拉克战后第一次通过招标向外国公司提交石油开发项目。同年10月16日,伊拉克内阁批准了英国石油公司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联合开发鲁迈拉油田的合同。
鲁迈拉油田是伊拉克已探明的最大油田,石油储量177亿桶,日产量110万桶,占伊拉克石油出口的一半。根据合同,鲁迈拉油田采用技术服务合同的方式。英国石油公司(bp)和中国石油(PetroChina)对每生产一桶原油收取一定的服务费,这需要根据股本比率进行划分。伊拉克石油公司持有25%的股份,英国石油公司持有38%,中石油持有37%。
2009年12月11日,伊拉克政府再次启动了10个未开发油田,并举行了第二轮全球油气田招标。中石油与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和法国道达尔石油公司合作,赢得了伊拉克哈法亚油田的开发权。该油田的招标也采用了技术服务合同的方式。上一页12下一页
标题:中石油重回巴格达 中伊能源合作到底值不值
地址:http://www.3mta.com/njxw/137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