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67字,读完约3分钟

“就全球而言,碳捕获和储存技术尚未进入大规模商业化阶段。目前,我们正在用科学来证明我们是否需要ccs,何时需要大规模进入,以及在此之前需要做哪些准备。”

碳捕捉深陷“论证期”难关

周迪是国际气象组织“二氧化碳捕获和储存”写作小组的成员,也是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的研究员。她最近在广东省完成了一个ccs项目,该项目将很快实施。至于中国ccs的现状,她深切地感受到它仍处于“示范期”,面临着许多困难。

碳捕捉深陷“论证期”难关

中国只有少数碳捕获项目

二氧化碳捕获和储存是指捕获和收集排放源产生的二氧化碳,将其分离和压缩,通过管道或运输工具将其运输至储存场所,并将其注入地质构造层,如地下卤水层、废弃油气田或深海海底地质构造。

碳捕捉深陷“论证期”难关

碳捕获的好处显而易见。它能吸收发电过程中近90%的污染气体,相当于减少一百万辆汽车的废气排放。国际能源署的研究还表明,到2050年,仅二氧化碳捕获和储存就将贡献20%的减排技术,将温室气体浓度限制在450ppm。

碳捕捉深陷“论证期”难关

在国际上,ccs不是低碳新手。1975年,为了提高石油采收率,美国使用ccs技术将二氧化碳注入地下。

欧美国家对ccs项目一直很热情。奥巴马政府宣布,将在未来十年投资4.5亿美元在美国七个地区开展ccs项目试验。在八国集团峰会上,欧洲也制定了推广ccs的时间表:今年至少有20家电厂将使用ccs技术,到2020年,欧洲和美国将开始推广这项技术,到2025年,这项技术将在全世界推广。

碳捕捉深陷“论证期”难关

中国起步较晚。直到2006年国家发改委推动中澳合作,华能集团的首个ccs示范项目——高碑店项目才在北京落地,耗资2850万元。据报道,该项目的年捕获能力为3000吨,捕获的二氧化碳被出售给其他公司用于工业用途或食品生产的进一步加工,如制作干冰和苏打水。

碳捕捉深陷“论证期”难关

目前,中国只有少数ccs项目,且全部集中在长江沿岸。目前,只有华能集团和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建设了碳捕获示范项目。

除高碑店项目外,华能集团还于2009年在石洞口二厂建设了世界上最大的发电厂ccs项目。项目建成后,碳捕获能力可达10万吨/年。中国电力投资公司投资的合川电厂ccs装置于2010年1月正式投入运行。该项目碳捕获能力已达到1万吨/年。目前,捕获的二氧化碳尚未得到进一步处理。

碳捕捉深陷“论证期”难关

英国碳捕获联盟(British Carbon Capture Alliance)首席研究员乔恩吉宾斯(Jon gibbins)6月20日在接受《时代周刊》(Time Weekly)采访时表示:“基于发电厂和煤气化的工业经验,中国在开发碳捕获和封存技术方面取得了快速进展。”“与西方国家相比,中国缺乏大规模的示范项目,但未来的ccs创新技术也很有可能通过许可进入中国市场。”

碳捕捉深陷“论证期”难关

周迪对《时代周刊》记者说:“中国只把ccs作为发展低碳的最后选择。目前,中国的基本战略之一是节约能源和提高效率,其次是新能源。”上一页12下一页

标题:碳捕捉深陷“论证期”难关

地址:http://www.3mta.com/njxw/150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