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99字,读完约4分钟
《金融周刊》采访了邢台实业刘晓珍的馒头公司,该公司拥有1亿英镑的业务,也想上市。“我不愿意卖股票。拒绝很多钱。”
馒头市场有800亿元。它曾经属于许多小作坊或夫妻商店,刘晓珍将其工业化。
多福多馒头是郑州最贵的馒头,每个馒头净利10美分。它每天能卖12万个馒头,约占全市份额的15%。刘晓珍今年的目标是将日销售额提高到30万。
软银萨夫兰被这股风感动了,光大和交通银行的风投们也对馒头表示了浓厚的兴趣,但刘晓珍说,他只是设法做了一个企业,让他的继任者考虑上市。
6月3日上午,《金融周刊》记者来到河南省郑州市纬四路多福多馒头店。
店门前停着一辆送馒头的面包车,店内约10平方米的地方挂着醒目的红色“多福多”白色招牌。这家店装饰得像一家面包店,玻璃柜里有淡黄色袋装北方馒头、白色奶油馒头和盒装杂粮馒头。
有人来买馒头,服务员用托盘拿钱,用镊子把它捡起来,放在钱箱里,或者找零。
这里的顾客大多是河南省委、省政府宿舍楼的居民。夏天是卖馒头的淡季,这家店一天的营业额超过1000元。
离多福多店不远,有一家叫“福源”的店,也卖馒头,是多福多在郑州的主要竞争对手之一。很多人选择这里,因为质量可以接受,更重要的是,它很便宜。富源有五个两块钱的馒头,多福多有两个五块钱的馒头。
最早的多福多店非常大,生产机器都放在店里,让消费者可以看到制作馒头的场景。“但是商店很大,而且费用太高。”“多福多”品牌所有者、河南邢台科技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晓珍表示,他们未来在其他城市的销售方式将不再是开店,而是进入超市和社区商店。“这就是我们的发现。最合适的销售方法。”
每天早上,小卡车从郑州西部开发区的邢台公司开到市区的800多个销售点。前一天,商店会报告需要送到邢台的馒头数量。卡车将根据配额交付。如果馒头少了,就不补,如果馒头多了,就不退。
2001年,55岁的刘晓珍开始卖馒头。现在,郑州每天大约卖12万或3万个馒头,年收入超过3000万元。
现在他们与青岛一家公司合作生产和销售,并在北京和上海建立了自己的生产基地。上海将很快投入生产,而北京将等到7月底。刘晓珍的目标是在5年内让多福多馒头覆盖中国24个城市,年营业额将跃升至30亿元。
刘晓珍,江苏人,个子高,笑得很开心。他看不出他已经64岁了。采访期间,刘晓珍不停地抽烟,靠在椅背上,在侃侃聊天。当谈到兴奋时,他俯下身子,趴在桌子上详细地交谈。
他的书桌上有一张他在海边钓鱼的照片,不是蓝天、碧水和白色沙滩,而是一座悬崖。白色的波浪拍打着灰色的岩石,破碎成粉末。他指着照片笑着说:“这次我很幸运,我抓住了它。”
在事业的顶峰时改变职业
这个市场太小了。我已经获得了80%的份额,而且只有8000万
1991年,45岁的刘晓珍从河南省经济技术合作办公室下海,他的创业项目是食品乳化剂。这种材料的作用是使不相溶的油和水形成溶液,这是生产牛奶面包和其他产品的基本原料。当时,在中国几乎不可能生产,而且都是进口的。
没有技术,一切都从零开始。刘晓珍借了4.7万元创办了一家公司,然后火速从郑州各大学招聘人才。
这位员工的工资超过100元,但公司一点利润也没有。刘晓珍经常在无法脱身的时候处于困境。他到处借钱来支付工资,但他很骄傲。“我不欠任何薪水。”
和刘晓珍一起创业的那群大学生现在是公司的最高管理层,包括他的儿子。他说,将来公司的继承人应该从1992年到1994年进入公司、支持公司发展并从中受益匪浅的人当中挑选。
七年磨一把剑。1998年,刘晓珍终于研制出了食品乳化剂,因为在中国没有竞争对手,而且进口产品价格昂贵。他的产品迅速占领了80%的国内市场,2001年销售额超过8000万英镑。金典牛奶、优乐美奶茶、雅哈咖啡等品牌都是邢台的客户。
当他的事业达到顶峰时,刘晓珍选择了转行。“这个市场太小了。”他告诉《金融周刊》记者:“我已经取得了80%的份额,只有8000多万。”
虽然他现在的主要精力是在馒头上,但食品乳化剂仍然是邢台最重要的收入来源,占总收入的60%以上。在刘晓珍未来的上市计划中,食品乳化剂和馒头将被拆分为两个独立的子公司。上一页12下一页
标题:财富计分牌:年销售额1亿元
地址:http://www.3mta.com/njxw/153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