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946字,读完约5分钟
6月底,由于天然气价格上涨势头猛增,川化股份有限公司(000155)(000155.sz)宣布,前期亏损超过1亿元的利润空尚未分散,与之关系密切的另一家下游企业川化魏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川化魏徵)面临破产解散的命运
最近,由于公司的清算和解散,传化伟志在当地媒体上发布了终止劳动合同的公告。根据计划,这家企业也将被取消。然而,由于员工的经济补偿和安置问题,传化股份所在的成都青白江区,破产和解散的批评声此起彼伏。
此事的焦点与川化伟志股东的退股直接相关。据记者调查,该川化关联公司成立于1994年,是一家中日合资企业,日方味之素持有70%的股份。2009年底,川化伟志股宣布,伟志股拟以零转让方式将其全部股份转让给川化集团(原持有30%),由川化集团负责员工安置和经济补偿。
“川华(集团)只有30%的股份,但这样实际上方便了日方的撤离。”一位知情人士表示。
而且也不缺少这一点,记者发现,事实上,在传化的身份背后,还笼罩着各种各样的金融迷雾,而传化品味的本质成了其中的关键。
隐瞒关联交易
据记者调查,川华魏徵实际上是川华集团控股子公司川华股份有限公司的重要关联销售客户(目标控制方变更为川华集团母公司川华控股)。但奇怪的是,在公司完全停产关闭之前,已有近10年关联交易历史的川化味元素很早就从川化股份的财务报告数据中消失了。
在2008年半年度报告中,川化香精最后一次出现在川化股份的关联交易中。
数据显示,本期川化伟志采购合成氨、硫酸等原料约1837.33万元,水电1831.25万元,合计3668.58万元,接近全年计划总量的50%。在毛利方面,其涉及合成氨和硫酸销售的贸易项目使川化获得了37.29%的最高毛利,简单计算约为685万。本期川味元素贡献的总毛利为887万元。
2008年初,根据川化股份有限公司的计划,其与川化魏徵的关联交易计划更大。
根据川华股份有限公司于2008年2月29日发布的每日关联交易公告,川华股份有限公司预计全年向川华魏徵销售硫酸、水、电,占该关联交易销售额的42.35%。虽然当时下游市场不景气,但与2007年两家公司创造的6642.44万元的关联交易金额相比,增幅仍为13%。
但令人尴尬的是,半年前,它是川化的精华,而川化是一个大买家。它实际上处于停产的边缘,突然完全消失在川化的相关事务中
据上述知情人士透露,川化伟志实际停产是从2008年9月1日开始的。不过,记者获得的相关信息显示,在7月、8月和9月半年后,两家公司仍有供应交易。
奇怪的是,半年度报告中出现的其他关联方在当年的关联交易中仍然存在,且有明显的增加。
如果两家公司的关联交易在半年内刚刚结束,没有必要在年报中反复披露,那么川化伟志停产的时间就带来了疑问。
“将公司的年度报告与半年度报告进行比较,如果在披露关联方交易方面存在权衡,则是故意隐瞒,财务报告的编制显然存在问题。”郭进证券(600109)一位负责财务的中层人士告诉记者。安信证券的一位投资银行家也确认,只要没有公司并购和合并报表,年报就必须披露所涉及的相关交易。
对此,传化的解释有些模棱两可。6月28日,经记者多次询问,公司证券事务代表郑林表示,由于公司控股方在2008年8月底发生变化,即川华集团变更为川华控股,双方不再有关联关系,因此不再需要履行与公司关联交易的披露义务。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即便如此,参与川化风味的川化集团仍是川化控股的子公司,即川化股份的兄弟公司,其关系不可避免。以当年6月30日为节点,未来三个月的交易也应披露。
事实上,早在之前,传化魏徵与传化股份之间的关联交易披露就存在缺陷。
根据历年财务报告数据,2001年至2003年,两家公司的关联交易分别为1165万元、1217.44万元和1377.12万元,呈现小幅稳定增长。时间进入了2004年,但这一财务数据发生了重大事故。根据当年的年报,硫酸和合成氨的供销只有一笔约985.86万元的交联交易。
然而,据记者仔细检查,2005年年报披露的上一年度关联交易金额高达3569.96万元。事实上,2004年,川华股份有限公司并未如实披露与川华魏徵的另一起电力购销关联交易,金额为2584.1万元。
与前三年相比,两家公司之间的关联交易在2004年开始大幅增加。2005年为37,359,300元,2006年飙升至58,232,800元,2007年增至66,852,400元(含428,000元的租赁费),成为传化关联销售交易的最大客户。
仅从财务报告来看,似乎很难将其与即将停产关闭的公司联系起来。自2007年以来,两家公司的关联交易一直是先付款后货的结算方式。不难看出,川化公司眼中的川化风味无疑是一只优质的摇钱树。
上一页12下一页
标题:川化股份财务乱象:消失的川化味之素
地址:http://www.3mta.com/njxw/154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