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326字,读完约6分钟
“途观需要等几个月才能拿到车”和“奥迪q5佛山已经安排在明年2月。”当你从销售顾问那里听到这些话时,你不需要感到惊讶!长期以来,刚性需求导致了市场上终端的短缺,由于终端的短缺,提高价格和提货是正常的。
自2000年以来,在中国汽车市场近十年的快速增长时期,“提价买车”这个新词在汽车市场上并不陌生。新车最初是定价的。为了提前拿到车,你可以加钱,只要你加了钱,一切都会变得容易做。在过去的十年里,对于汽车市场的人们来说,这已经成为一种正常的状态,尤其是在汽车销售相对火爆的年份。提高购车价格,一方面表明这款车确实是一款被消费者认可的好车,而且供不应求;另一方面,它也显示了个体制造商饥饿营销方法的反复有效性。“加价车”真的值几万元吗?
以更高的价格买车已经成为一条“潜规则”
据报道,根据深圳一家汽车销售公司的不完全统计,从2008年9月17日到今年4月7日,共有127辆汽车以更高的价格售出。其中,涨幅最小的是3000元,涨幅最大的是3-6万元。其中,价格超过200万元的品牌跑车涨幅最高,消费者支付的涨幅在9万元至10万元之间。其中,一位姓郑的消费者在2008年9月买了这辆车,为了尽快取车,他甚至涨价了30万元。
业内市场人士告诉记者,上述汽车大部分是进口汽车,而一些国产汽车在提到现有汽车之前不得不提高价格的原因是,在某些年份,例如去年,汽车市场过热,许多人购买汽车,导致汽车市场供应短缺。另一方面,汽车制造商的营销非常成功,这使得许多消费者争相购买汽车。另一方面,某款车在市场上一直找不到有效的竞争对手,而这款车因为找不到它的缺点而相对受到消费者的欢迎,所以这款车即使几年都涨价是正常的。
正因为汽车在人们的心目中是相对“完美”的,所以即使制造商完全拥有这种生产能力,也会故意让市场饿肚子,产品“供不应求”,所以终端市场涨价是正常的。换句话说,提高购车价格已经成为汽车行业一条公开的潜规则。"抬高价格去捡车,简而言之,这是一种暴利."一位业内人士表示,“经销商提高汽车价格,主要是为了提高利润,甚至可能故意砸车,造成汽车市场吃紧的假象。消费者不应盲目相信经销商的宣传。”
据一些业内人士分析,目前中国市场变相涨价很难根治。首先,如果经销商在加价过程中不开具发票,将很难调查和收集证据。其次,大部分的加价行为都存在于新上市的中高端车型中,这部分的市场需求其实很大。消费者往往不在乎为了先取车而增加更多的钱,这无疑纵容了卖家的加价行为。
要求安装精品店是变相涨价
提高购车价格已经成为当前汽车市场的“潜规则”。这是怎么产生的?
事实上,目前绝大多数制造商从来没有鼓励或明确禁止为接车加价。例如,上海大众在4月14日明确通知当地经销商,坚决拒绝支持经销商因资源稀缺而私下加价。文章规定:“从现在起,在接到用户对途观提价销售的投诉后,相关经销商将受到严厉处罚,相关资源将被停止。同时,大众品牌网络开发部将对途观的销售价格进行特别神秘的客户调查。如果经销商发现自己私下提价并导致客户投诉,也将受到严厉处罚,并停止提供相关资源。”
然而,据一家4s品牌店的销售人员透露:“制造商的监管措施并不严格,现在我们并没有直接提高汽车价格。”卖车的间接加价是多少?对于一些4s店来说,最流行的方式不是直接告诉消费者价格上涨,而是声称只增加现有的高质量产品的汽车,如果你想提现,你必须增加高质量的产品。
“导航费8000元,箔片费5000元,真皮座椅费5000元。从质量的角度来看,利润至少是一半以上。这只是一件增加票价的背心!”当俞小姐谈到4s店变相涨价时,她怒不可遏。她以1万元的价格订购了一辆中型车来安装导航系统。虽然是捆绑销售,但孙小姐收到两张发票,一张是车辆销售发票,购买价格是制造商的指导价格,导航发票是单独开具的。
据其他车主说,如果是急着去取车,额外的加急费不会反映在购车发票上,也不会有所谓“加急费”的收据。这是违反价格法的逃税行为。
饥饿营销%2b生产能力不足=提高汽车销售价格
除了市场估计误差和汽车制造商的生产能力跟不上市场需求的因素外,许多制造商热衷于利用其品牌的吸引力,制定非常受欢迎的惊喜价格,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供应数量,造成供应短缺的假象,以便宣传其品牌,赚取更高的利润。这种在新车市场初期普遍存在的“饥饿营销”策略,也是形成提价提车的原因之一。
制造商的生产能力是灵活的。上市之初,由于零部件供应的调整、生产线的调整以及车辆检测程序的繁琐,一些车型确实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但半年或一年后,他们不愿意产能不足。一些专家说,正是因为消费者购买汽车的强烈愿望,经销商才有机会。消费者下了订单,但是没有约定取车的具体时间。对于急于取车的消费者来说,他们会收到一笔加急费并提前下单,这对双方都有好处。因为订单的排序是不透明的,订单被推迟的消费者不知道。以钱换时间的消费者实际上助长了不健康的票价上涨趋势。
专家表示,一切似乎都是“周瑜打黄盖,一方愿意打,另一方愿意吃亏”,但提高汽车销售价格反映了国内汽车消费的不成熟,对市场的负面影响更大。汽车作为一种消费品,恶意涨价不仅会增加成本,还会导致商品折旧率上升。而且,当涨价的不良习惯盛行时,一旦某一产品的受欢迎程度提高,经销商就会首先想到涨价,这将直接影响消费者的权益,也会导致市场价格混乱,扰乱市场秩序。
为了最大限度地赚取差价,个体经销商在销售汽车时所附配件的装饰质量往往非常有限,这很容易埋下使用汽车的隐患。“5000元的防爆保温膜根本达不到宣传效果,透光率不够,保温效果很普遍。在网上查看时,它的价格只有800元左右。”对于经销商强加的装饰套装,车主老唐说。你会买一辆价格更高的车吗?
标题:缺货导致加价买车 现今车市“潜规则”
地址:http://www.3mta.com/njxw/158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