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04字,读完约2分钟
在11日举行的上海国际钢管工业展览会上,来自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和中国钢铁协会的专家表示,尽管全球经济已经进入复苏阶段,但由于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中国钢铁出口后期仍不容乐观。在这种背景下,如果我们把单纯的产品出口转变为利用海外投资建厂的过渡,将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国内钢铁企业规避贸易壁垒。
商务部公平贸易局副局长王振富表示,在过去两年中,中国的钢铁产品,尤其是钢管产品,已经成为外贸救济措施的主要对象。据世贸组织统计,2007年至2010年3月,中国钢管产品对外贸易摩擦案件29起,涉案金额约60亿美元。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去年4月美国对中国油井管发起的大规模“双反”调查,直接导致2009年中国对美无缝钢管出口下降80%以上。
“目前,美国钢铁公司仍计划对中国剩余的钢管产品展开贸易补救调查。如果他们不加强应对措施,国内钢铁企业就有可能完全失去这个市场。”王振富说。他建议,一方面,钢铁企业应加强应对贸易摩擦的技术准备。例如,美国商务部今年4月初作出的最终裁决显示,对中国油井管征收的反倾销税从29.94%至99.14%不等。“这意味着不同的技术准备可能带来不同的反倾销幅度。”
另一方面,中国企业要着眼长远,除了美国市场,还要加强南美、中东等新兴市场的发展。“此外,在海外投资建厂也是一个不错的策略,因为它可以帮助国内企业有效地绕过贸易壁垒。”王振富认为。
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司司长贾也表示,国内钢铁企业应充分认识到产品出口向产能出口转型的重要性。他指出,目前国内钢铁企业的“走出去”战略主要集中在获取矿产资源上。随着商品市场的复苏,这条路会越来越难走。“在靠近原材料和市场的地区建厂,可以给当地带来税收和就业机会,阻力会小得多。”贾对说:目前,国内钢铁企业的“产能出口”意识已经觉醒。例如,WISCO集团决定在巴西建设一座年产500万吨的钢铁厂,该厂矿石丰富,市场巨大。
中国钢铁协会副秘书长迟敬东表示,中国企业在国际工程承包市场占有很大份额,国内钢铁企业的“产能出口”应该有一个良好的基础。如果转型顺利,国内钢铁企业不仅可以拓展国际业务视野,还可以完成从简单的产品制造商向综合材料服务提供商的转型。
标题:产品出口转产能出口 专家支招中钢企规避贸易壁垒
地址:http://www.3mta.com/njxw/158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