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80字,读完约3分钟

中国的商业地产是青春期的副产品,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梦想家未完成的事业,也是海外基金攫取财富的天然温床——这是与摩天大楼相关的策略和炼金术。

争夺天际线

2003年,格斯刚刚加入摩根士丹利房地产基金。彼得森去了上海房地产代表处。在离开之前,他告诉他在香港的老板,中国房地产的大聚会即将开始,我们必须“找个位子坐下来”。

争夺天际线

五年后,彼得森辞去了摩根士丹利中国房地产业务主管的职务。摩根士丹利立即以涉嫌违反美国《反海外腐败法》为由将其解雇,并由美国司法当局进行调查。然而,这个价格可能是值得的。此时,摩根士丹利在中国房地产行业赚了很多钱,这与他们的欧美同行的惨淡经营形成了鲜明对比。

争夺天际线

4月15日,摩根士丹利披露了房地产私募股权行业历史上最大的亏损,其规模为88亿美元的第六只国际基金可能缩水60%。一天后,陷入“欺诈”丑闻的高盛(Goldman Sachs)也报告称,其全球房地产基金已完全亏损。由于美国和德国房地产市场的拖累,18亿美元的原始基金只剩下3000万美元。

争夺天际线

此时,摩根士丹利已经在中国房地产市场建立了一个巨大的资产王国,包括一家投资银行、一家国内银行、两家基金公司、六只房地产投资基金和一些不知名的私募股权基金。自2003年以来,摩根士丹利已成为中国商业房地产领域最活跃的投资者,在上海、北京、广州和南京等中心城市投资了10多个烂尾楼项目,涉及金额超过100亿元人民币。

争夺天际线

业内公认的事实是,摩根士丹利参与的每个项目都可以保证利润。据最新消息,彼得森运营的第一个项目金林天地即将出售,并已与阿尔法基金达成转让意向,价格为11亿元人民币。2003年,彼得森的收购价格为869万美元,即使包括后续投资,他仍将获得一倍以上的利润。

争夺天际线

“金融危机后,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高盛(Goldman Sachs)和其他大型银行收紧了在华投资,并上市出售了许多项目,但这与它们赎回的旧基金不无关系。”复地集团总裁助理兼国际资本与合作总监常春向《环球企业家》指出,由于中国房地产市场的高回报率和人民币升值的强烈预期,新基金仍渴望东山再起。事实上,中国业务已成为所有海外基金粉饰商业房地产泡沫破裂的最后一块遮羞布。

争夺天际线

但现在断定彼得森的故事可以继续还为时过早。彼得森戏剧性的退出只是摩根士丹利在中国风格的官方不完整总结。包括吉林天地和重庆的烂尾楼项目,摩根士丹利参与的大部分烂尾楼都或多或少涉及灰色地带。摩根士丹利在中国房地产业务的整个过程,实际上是争夺中国天空的一个缩影。

争夺天际线

在过去的10年里,随着中国商业地产的第一次热潮,烂尾楼的数量达到了顶峰。原因很简单——进入房地产行业的非专业人士太多了。“中国仍然属于人际社会。只要有一点点关系,你就可以得到一块土地,你可以先自己赚钱来开始。”曾经投资过烂尾楼的香港郭辉集团董事长吴震国向环球企业家指出。上一页1234下一页

标题:争夺天际线

地址:http://www.3mta.com/njxw/159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