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44字,读完约4分钟

电子阅读器,许多媒体或评论员喜欢写“电子书”。起初我并不在乎,但现在我越来越觉得这两个术语不能一起使用。在我看来,电子阅读器是一种硬件设备,而电子书属于软件:pdf、doc、txt等格式的电子文档。

电子书?还是电子阅读器?

Mp3音乐播放器在诞生时被称为播放器,但从来没有人称它为“电子音乐”。事实上,任何有常识的人都知道,电子音乐指的是mp3、wma、ape和其他格式的文件(它也可能指电子制作的音乐,简而言之,它指的是内容)。即使播放器可以在线下载音乐,也没有人会称之为“电子音乐”。为什么电子阅读器过去认为东西应该写成“电子书”?

电子书?还是电子阅读器?

一个原因可能是三个字比五个字好,这是懒惰,没有什么值得警惕的。但我有一种模糊的感觉,行业巨头喜欢使用电子书的原因不是懒惰。我没有证据表明他们有某种策略,但我确实想指出将两个词混合在一起的结果是什么。

电子书?还是电子阅读器?

在任何国家,内容都应该受到一定程度的管制,这也是常识,首先是出于意识形态的原因,其次是出于版权保护的原因。自由而鲁莽地创建和传播内容不符合任何社会的规则。我国对内容出版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并高度重视版权保护,这是客观事实。

电子书?还是电子阅读器?

但是硬件制造是另一回事。硬件制造不涉及任何意识形态。如果硬件本身包含专利技术,制造商可以在购买后制造,并且不存在内容版权争议。打造一个播放器就是打造一个播放器,可以说,这与内容管理的相关部门无关,比如出版部门。例如,电脑可以用来玩游戏,这是由出版部门和文化部管理的,但是电脑制造业对他们来说又有什么关系呢?

电子书?还是电子阅读器?

行业巨头不得不将内容(电子书)和硬件(播放器)混合在一起,从而设置行业壁垒。众所周知,版权交易是不划算的。单独构建一个电子阅读器的成本和通过混合内容来制作一个电子阅读器的成本是有区别的。

电子书?还是电子阅读器?

本来,商业竞争,财大气粗,用小资本赶走竞争对手,这是可以理解的。然而,当几个老板在参加新产品发布会时,他们一再拉出版部的官员,这让他们感觉喝醉了。据《南方都市报》本月11日报道,出版部门负责人说了这样一句话:“新闻出版总署正在研究制定预装数字内容制作电子阅读器和提供数字内容下载的接入机制。”-给需要管理的电子阅读器添加一个属性仍然是相当谨慎的:它们都涉及内容。

电子书?还是电子阅读器?

在同一场合,这位局级官员还建议山寨制造商不要干预(见北京时报11日的报道)。这句话很有趣。

什么是赝品?没有明确的定义。“山寨”一词源于当年的手机制造业。深圳有大量的手机组装厂商,他们使用相对便宜的mtk平台。在手机制造需要许可证的年代,这些非法制造商被称为“山寨”,这意味着非正规军队。由于他们是游击队,首都相对较小,也没有庞大的R&D部门和制造部门,所有这些部门都走模仿别人外表的道路。然而,从客观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手机在大众意识中的迅速普及几乎与山寨手机的兴起同时发生。

电子书?还是电子阅读器?

这位官员的两句话,不管是认真的“建立一个准入制度”,还是仅仅是个人的“建议”(但根据中国的国情,很难说一个局级干部在公众面前的表达是个人意见,也不能说是真正意义上的官方态度,介于两者之间),很明显,出版部门应该介入“电子书”的管理。据我判断,在不久的将来,像“指导意见”或“部门规章”这样的法律法规确实会出现在这个行业中,并且将实行许可证发放制度。根据过去发放许可证的做法,注册资本将成为一个重要的门槛。就我个人而言,我推断它很可能有几千万。换句话说,如果你有一个小资本,不要进来玩。

电子书?还是电子阅读器?

如果我的推断是正确的,恐怕这种做法是与市场经济相违背的。只要读者的专利技术没有被他人制造的争议,成本是小的,而野心只是为了快速赚钱,他们有什么理由不去干预呢?市场经济必然是开放的。电子阅读器市场是一个开放的市场,不涉及国家的生命线或国家机密。这与仓促采取大规模行动无关。相反,它将促进这个市场的繁荣,提高全国的阅读率。

标题:电子书?还是电子阅读器?

地址:http://www.3mta.com/njxw/165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