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20字,读完约4分钟

据青岛啤酒负责人介绍,由于可以看出,中国企业未来必然会面临更严格的环保标准和排放要求,而不是被动地拖延和无所作为,使企业未来的生存空间局限于更狭窄的空,因此,最好是利用目前难得的缓冲机会,尽早起步,提升企业碳资产管理的价值,努力成为低碳经济的领导者。

青岛啤酒:打造全产业链的“低碳运营模式”

近日,青岛啤酒(600600)有限公司分别与中国国家标准化研究院和中国质量认证中心签订了“低碳研究协议”,委托这两个国际公认的低碳研究专业机构对青岛啤酒的温室气体排放源进行监测,并对具体数据进行分析,最终为企业寻找更环保的生产模式提供帮助。这标志着青岛啤酒正式启动构建“低碳运营模式”的战略行动。

青岛啤酒:打造全产业链的“低碳运营模式”

在今年两会期间,青岛啤酒董事长金志国曾表示:“青岛啤酒愿充分发挥企业公民的力量,探索以‘责任’、‘科技’、‘流动性’为核心的‘低碳运营模式’,打造有竞争力的‘碳财富’,打造‘绿色竞争力’。”两会后,青岛啤酒行动迅速,显示了他们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深刻认识和果断行动。

青岛啤酒:打造全产业链的“低碳运营模式”

一步一步深入探索

青岛啤酒之所以行动如此迅速,是因为他们深切感受到改变经济发展模式的“紧迫性”。虽然中国啤酒工业的产量连续八年居世界第一,但仍是高消耗、高污染排放的产业,其特点是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其发展模式是典型的“外延增长模式”。为了改变这种状况,青岛啤酒(报价、信息、评论)一直在整个生产系统中深入探索低碳,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青岛啤酒:打造全产业链的“低碳运营模式”

例如,在啤酒生产中,消耗了大量的蒸汽,这些蒸汽在常温下凝结成水。以前,没有人关心冷凝水。但是现在这些“废物”已经被青岛啤酒收集起来了。啤酒厂发明了一种“废热制冷”的新方法,利用这些冷凝水的废热产生冰水来冷却麦芽汁,大大降低了制冷系统的功耗。以一个20万吨的工厂为例,每年可以节约资源和消耗约100万元。青岛啤酒全面推广后,全公司可节约成本4000多万元。

青岛啤酒:打造全产业链的“低碳运营模式”

二氧化碳是啤酒生产中的副产品,也是啤酒生产中不可缺少的主要原料。过去,啤酒发酵过程中产生的大部分二氧化碳是经过技术处理后排放的。青岛啤酒在生产线上安装了二氧化碳回收装置,对二氧化碳进行收集、压缩、净化、干燥、冷却、液化和储存,然后用于啤酒灌装和过滤。目前,这项技术已经由青岛啤酒升级。青岛啤酒通过二氧化碳净化技术的实施,改写了发酵罐中二氧化碳36小时后可回收的历史,将二氧化碳的回收时间提前了21小时。从2006年到2009年,青岛啤酒回收了超过21万吨的二氧化碳。

青岛啤酒:打造全产业链的“低碳运营模式”

2009年,青岛啤酒还重点关注糖化热能回收、麦汁热浪低压蒸煮、锅炉运行控制优化、循环水汽化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节能模块、包装能量平衡控制技术、水资源回收和梯级利用等51项节能技术,共节约7600多万元。2009年,青岛啤酒节约了277万吨水、3630万千瓦时电、43614吨原煤转化为标准煤和125000吨二氧化碳。与2006年相比,青岛啤酒水、电、标准煤单耗分别下降27%、19%和28.8%。

青岛啤酒:打造全产业链的“低碳运营模式”

一个有效的“低碳经济”还必须得到强大的“科技力量”的支持。早在1999年,青岛啤酒就启动了“高效低耗啤酒酿造技术的开发与应用”项目,并于2006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这是继2002年青岛啤酒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后的又一重大技术创新。青岛啤酒成为中国啤酒行业唯一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的企业。

青岛啤酒:打造全产业链的“低碳运营模式”

该技术于2003年开发后,已在青岛啤酒推广了6年。在不增加设备投资的情况下,实现利税增长73.1亿元,产量增加817万吨,相当于一个20万吨的大型啤酒厂40年的产量。节约用水量相当于青岛市近77天的供水量,达到6393万吨;青岛市城乡居民累计用电量可达77天,达到8.5245亿千瓦时;节约标准煤95.88万吨,节约资源成本12.41亿元。上一页12下一页

标题:青岛啤酒:打造全产业链的“低碳运营模式”

地址:http://www.3mta.com/njxw/178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