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63字,读完约3分钟
本应是一个辉煌的春季,但全球铁矿石谈判陷入了“各抒己见”的僵局。充满火药味的措辞将年度谈判拖入了白热化阶段。
与往年相比,今年中国钢铁行业面临严重的“内忧外患”。一方面,国内钢铁产能严重供过于求;另一方面,三大国际铁矿石供应商“各有千秋”,迫使中国接受铁矿石价格的大幅上涨。
作为参与铁矿石谈判的中方代表之一,宝钢集团的态度一直受到外界的关注。近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宝钢集团董事长徐乐江在上海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表示:“今年全球铁矿石谈判形势更加复杂,中国完全放弃长期协议价格的谈判方式是不可接受的。”
宝钢正在计划一项新的海外并购战略
力拓、必和必拓、淡水河谷和其他铁矿石巨头对中国钢铁企业要价过高,这与近年来中国钢铁原料对外国的依赖日益增加有关。2009年,中国铁矿石对外依存度达到63.9%。
许乐江认为,从资源安全获取的角度来看,中国一直在努力打破海外资源供给的区域垄断和品种垄断,构建多元化、稳定的全球资源供给体系。虽然在短期内很难打破供应的垄断格局,但应该指出,目前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果。
他告诉记者,从铁矿石进口来源来看,中国的铁矿石来源国已经发展到40多个国家。除了澳大利亚和巴西等传统资源国,中国在南非、蒙古、越南、哈萨克斯坦、柬埔寨、秘鲁和阿根廷的海外资源投资也取得了进展。目前,中国每年进口的铁矿石有8000万吨属于权益矿,中国钢铁企业合作的海外铁矿石资源(包括在建项目)有1.9亿吨。中国钢铁原料多元化供应的雏形已经逐渐显现。
“地球上不缺铁矿石,但分布区域和铁矿石品位不同。”徐乐江向《中国经济周刊》坦言:“上世纪末,全球铁矿石供过于求,宝钢进行了海外收购,但近10年来,宝钢并没有什么大动作,直到去年才开始有所动作。目前,宝钢正考虑改变全球铁矿石资源布局,例如进军非洲、加拿大、南美等地,以确保宝钢未来所需铁矿石的战略供应。”
去年11月,宝钢集团以2.86亿澳元(约合18.04亿元人民币)的现金收购了澳大利亚铁矿石和煤炭企业阿奎拉15%的股份,成为其第二大股东。宝钢集团是否计划进一步开拓海外市场?“是的,它一直在前进。”宝钢股份(600019.sh,以下简称“宝钢(600019)”董事长何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证实。
徐乐江认为,未来在国际钢铁原料整体供过于求的背景下,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外部环境将更加宽松,海外寻找新的矿业资源、投资矿业、参与矿山并购、新建钢厂等国际产业链的战略布局将更加频繁。从长远来看,这将打破长期笼罩在中国钢铁行业的资源垄断阴影。上一页123下一页
标题:徐乐江:2014年前铁矿石供求将逆转
地址:http://www.3mta.com/njxw/181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