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69字,读完约3分钟
中国网4月20日电今天,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主办的“2010年农村经济绿皮书”新闻发布会和中国农村经济形势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会议分析和讨论了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现状、农村改革进展、农村产业结构、农产品价格(000061)和农村居民生活状况
《农村绿皮书》指出,自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农业出口增长迅速,2003年至2007年平均年增长率为14.3%,成为世界第五大农产品出口国。然而,中国农产品出口的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世界农产品进口市场整体规模的扩大,因为2003年至2007年,世界农产品出口总量以年均13.6%的速度增长。与此同时,我国农业生产规模小、劳动质量低、生产效率低的问题并没有根本改变,这明显制约了农业竞争力的提高。在中国农产品出口中,初级农产品仍占很大比重。根据商务部相关贸易统计报告,2009年加工产品和深加工产品占中国农产品出口的24.3%,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潜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这也证实了尽管中国的农产品出口增长迅速,但农产品的竞争力并没有显著提高。
绿皮书还指出,尽管近年来棉花进口持续下降,但中国的棉花进口仍然相当大。2007年,棉花进口量为261.6万吨,相当于国内棉花的34%;2008年,棉花进口量为218.9万吨,相当于国内棉花的29%。根据纺纱用棉的比例,这两年棉花的自给率分别为63%和58%。中国棉花高度依赖国外的主要原因是:一是国内耕地短缺,难以大幅度增加棉花种植面积。2008年,中国棉花种植面积达到575.4万公顷,如果要实现棉花基本自给,至少要新增230万公顷棉花。第二,棉花生产缺乏比较优势,棉花的国际竞争力明显不足。从2000年到2007年,由于机械化程度低、种植规模小、劳动力成本增加、人民币升值等原因,中国棉花生产的比较优势普遍下降。
此外,在进口大豆等大量食用油种子的同时,中国也进口了大量食用植物油。中国2007年进口食用植物油839.7万吨,2008年进口食用植物油817.1万吨。从产品结构来看,棕榈油、豆油和菜籽油主要是进口的。这三种植物油的进口总量约占世界食用植物油贸易的18%。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食用植物油进口量最大的国家。主要原因如下:一是国内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直接导致食用植物油消费需求持续增长;第二,由于中国耕地短缺,很难大规模增加油料作物的播种面积;第三,油料作物生产缺乏比较优势。以油菜籽为例,从2000年到2007年,中国油菜籽产量不仅缺乏比较优势,而且其比较优势总体上呈下降趋势。
标题:农产品竞争力不强 棉花、食用植物油对外依存度大
地址:http://www.3mta.com/njxw/181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