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86字,读完约4分钟
新华社北京4月26日电香港《大公报》26日发表文章《中国经济中的肉价之谜》,称中国宏观经济比猪肉经济复杂,但表现相似,应根据市场规律和供求关系进行调整,并根据时代灵活调整。宏观调控现在进退两难,生猪养殖和猪肉市场价格也是两难之一。如何把握特殊商品的生产周期,如何实现反周期调控,是一门科学。
文章摘录如下:
目前,中国经济的宏观调控从价格开始,引起了全国乃至中外的关注。这是政府抑制房价飞涨的措施。虽然外界对此并不关注,但政府担心肉价的涨跌。
根据商务部4月中旬的市场监测数据,中国猪肉价格首次上涨是因为连续三个半月下跌。尽管它停止了下跌和上涨,尽管猪肉批发价格仅上涨了0.2%,但对于主管部门来说,这仍然是一件喜事。
自去年12月以来,主要生猪生产省份成都的猪肉价格一路下跌,连续几个月下跌,跌破了生猪食品价格比较的红色警戒线。另一个生猪大省河南省的监测数据显示,该省猪肉价格已连续12周下跌,并进入红色预警区。价格的大幅下跌使得大城市市场上的猪肉售价为每公斤6元人民币。国内生猪价格也达到了50%的折扣,从2007年高峰期的每月18元/公斤,到20元的峰值。随着猪肉价格的大幅下跌,猪粮价格比持续下降,突破了当地6: 1的警戒线。
另一个“猪周期”开始了
在通货膨胀的威胁下,降低猪肉价格不是一件好事吗?为什么国务院常务会议要专门讨论生猪生产和猪肉价格?这是因为,随着中国经济的大起大落,价格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中国的价格会出现所谓的“猪周期”。由于连锁反应,市场猪肉价格将影响生猪价格、相关饲料价格以及整个农副产品价格。农副产品价格将影响整个价格链和中国的整体价格。今天的猪肉价格暴跌,主要问题是供过于求。供应过剩有很多原因。最重要的原因是,当猪肉价格上涨时,不仅养猪户养猪,私人房地产开发商和大型国有企业也跑去养猪。猪太多肉了,市场消化不了。
当然,也有一个被人们认可的原因,那就是由于房价飙升,人们不敢花钱吃肉,导致猪肉市场停滞不前。
中国经济中最新的价格“猪周期”始于2006年,当时猪肉价格大幅下跌,养猪户流着眼泪杀母猪。因此,猪肉价格在第二年疯狂上涨,这推动了食品价格,然后是农副产品的整体价格,最后是价格飙升。2007年5月,温家宝访问陕西,提出了“猪七点”。之后,国务院下发文件,各部门召开大小会议。各种让步和补贴都减少了。当地人以养猪为荣,而人们重视养猪。结果,2008年猪丰收,2009年肉类价格下降。
今年的猪肉价格波动再次出现,因为去年出台的激励政策导致农民养猪产量大幅增加。此外,一些地方爆发了蓝耳病和口蹄疫,导致农民恐慌杀猪以规避风险。当供应超过需求时,猪肉价格很难不下跌。价格下跌越多,越多的猪在恐慌中被宰杀。屠宰越多,肉的价格就越低。猪有更多的肉,肉伤害农民。在一些地方,据说猪是卖不出去的,猪没有足够的钱喂养,母猪被杀死。在这种情况下,预计“猪的循环”将再次开始。
反周期监管正在学习
现在学习“猪肉经济学”不是担心经济下滑时的价格波动,因为虽然地方政府在暗中提价,但整体的通缩格局不容易改变,所以人们并不急于价格波动,更不用说政府了。
中国的宏观经济比猪肉经济更复杂,但其表现相似。它应该遵循市场规律,根据供求关系进行调整,根据时代做出决策,灵活调整。你为什么要阻止“第二次衰退”?不仅有经济趋势,还有通货膨胀等威胁。
然而,据专家分析,猪肉价格可能在今年下半年迅速上涨。这很可能是新一轮猪肉价格上涨的起点,而这一轮猪肉价格反弹肯定不会是“温和”的,而是会有大幅度的上涨和强劲的势头。肉价的进一步上涨和食品价格的预期反弹增加了通货膨胀的威胁,因为一个肉价和一个食品价格是中国通货膨胀的主要指标。
中国经济的宏观调控现在处于两难境地,生猪养殖和猪肉市场的价格也是两难之一。如何把握特殊商品的生产周期,如何实现反周期调控,是一门科学。
标题:大公报:中国经济的肉价玄机
地址:http://www.3mta.com/njxw/185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