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08字,读完约3分钟

近日,据业内权威人士透露,由国内28家盐业企业签署的《关于我国部分大中型制盐企业盐业体制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已于去年12月上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工业和信息化部。这项建议可能会在不久的将来出现在国务院的桌面上。

垄断引发盐业三大弊病

中国盐的垄断历史可以追溯到汉武帝时期。桑弘羊对盐业的国家垄断,在“与儒争”之后,一直延续到今天,成为历代王朝的基本国策。

“盐在古代是稀缺的,它的产量不高。盐业的垄断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它的高税率也给每一代人带来了巨大的税收。20世纪90年代,特许经营在推广碘盐方面也发挥了很大作用,但现在它已经失去了特许经营的基础。”2010年1月12日,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郑风田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采访时说。

垄断引发盐业三大弊病

在郑风田看来,盐不再供不应求,其产量一直相对较高,这就决定了盐不能再成为垄断发展的产物。

此外,这种垄断也在产业链中造成了一系列问题。目前,业界比较统一的观点是,食盐垄断有三个弊端:政府和企业不分割;食盐垄断扩大并影响小型工业用盐;将盐业生产企业排除在市场经济之外。

垄断引发盐业三大弊病

结果,盐业的大部分利润落入了盐业公司的口袋。一位未透露姓名的盐业企业负责人告诉《中国产经新闻》,盐业公司向他们购买的食盐平均价格为400-500元/吨,其中加碘成本仅为20-25元/吨,但平均批发价高达1500-2000元/吨。盐业公司只能喝一点粥。

垄断引发盐业三大弊病

此外,特许经营还保护落后的生产能力,抑制市场竞争。“由于寻租型空的存在,一些生产技术落后的盐业公司可以通过贿赂等手段获取配额来维持生产。”由于配额限制,开发新技术的盐业公司无法扩大市场份额。”消息来源称。

垄断引发盐业三大弊病

就食品安全而言,特许经营并不完美。2009年,在富碘地区爆发了碘摄入过量,并发生了大规模的甲状腺肿,至今尚未得到令人满意的答复。

这一事件也被郑风田称为体制改革的转折点。“像盐和糖这样的食物没有什么不同,垄断经营是没有意义的。”他说。

尽管改革盐业势在必行,但改革之路并不平坦。多年的垄断局面不容易打破。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告诉《中国产经新闻》记者,盐业体制改革是一个深层次的问题,根源在NDRC,要改变它并不容易。

垄断引发盐业三大弊病

还有媒体报道称,28家盐业企业签署的《意见》在出现前被“篡改”。中国盐业总公司和盐业企业对《意见》中“特许经营”的理解存在不同意见。

郑风田认为盐业改革既容易又紧迫。“特许经营时间比较长,突然放开会有太多的问题。最可怕的是,政府突然从严格的管理变成了“杀人狂”。如果问题太多、太大,政府很可能会考虑收回食盐管理权。”

垄断引发盐业三大弊病

郑风田建议,盐业改革可以借鉴电信业,在全国几个主要地区完全分离中国盐业总公司下属的公司;下一步是逐步允许制盐企业和其他企业进入流通领域并与之竞争。条件成熟时,我们将全面开放。

垄断引发盐业三大弊病

「与此同时,规管机制应保持和加强。监管的范围不仅要在生产和流通领域,还要在整个产业链中,这样才能让人放心。具体操作应按照食品安全监管规定执行。”郑风田说。

垄断引发盐业三大弊病

那么,盐业改革的盐价会不会下降,老百姓会不会受益?郑风田认为,根据常识,当一个行业的垄断被打破后,相关产品的价格将不可避免地下降。如果没有衰落,只能说垄断还没有完全被打破。

标题:垄断引发盐业三大弊病

地址:http://www.3mta.com/njxw/60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