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94字,读完约3分钟
新华社北京1月14日电(联合时报)1月14日发表评论称,经济危机已导致西方社会和经济环境发生结构性变化,政府已开始出台新政策来保护当地企业。此时,在积极开拓市场的同时,中国人应该注重规范自己的商业行为,努力在法律允许的框架内发展自己。中国企业要想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从长远利益出发保护自身权益,就必须走出低成本、低价格、低品位的怪圈,与本土企业形成良性竞争,从而避免非正规经营带来的民族冲突危机,而反馈将有助于缓解经济竞争给本土社会带来的压力。
最初的评论如下:
普拉托原本是意大利一个不起眼的小城市。由于中国人的涌入,普拉托已经成为中国人在欧洲聚集的代名词。作为中国企业家在欧洲的一个缩影,普拉托从开始到现在,长期以来一直掌管着当地的纺织市场。可以说,普拉托的行动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中国人在普拉托的成功是政策因素和自身努力的结果。然而,在过去的两年里,中国人经常受到政府、社会和媒体的批评。中国社区的卫生环境肮脏、混乱;中国经营的企业雇佣黑人工人,逃税现象严重;中国人的工作时间严重加班,没有公共假日;中国企业生产的产品成本比同等原材料的意大利企业低30%。低价竞争扰乱了当地市场秩序,中国企业成为意大利企业的杀手。所有这些都成了当地人指责中国人的借口。
对意大利和欧洲来说,“普拉托”已经成为一个有着复杂情感的词。一方面,在短短的20年时间里,当地华人在当地纺织品市场占据了主导地位;另一方面,如今在普拉托的中国人,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和不规范的竞争手段,给社会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冲击,也让当地企业感到了危险。
通过当地媒体的报道,我们可以看到普拉托对中国企业的检查仍在不断升级,这里有着复杂的经济和社会背景。经济危机使当地企业如履薄冰,社会购买力迅速下降。中国低成本生产形成的低价竞争凸显了与本土企业在贸易、文化、种族等领域的尖锐矛盾,对本土企业构成了客观威胁。
面对社会的批评和官方的制衡,普拉托的中国企业应该真正意识到中国社会繁荣背后潜在的危机正在形成,为了避免这种危机,在调整产业方向的同时,中国人应该走出低价竞争模式,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档次。我们不否认中国企业以价格优势赢得了市场,但在欧洲人眼里,中国企业生产的产品总是低档货,根本没有品牌认同的概念。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为了保护本地企业,政府将不断规范企业的经营行为,打击非法经营。总有一天,竞争环境和低价优势将会丧失。
经济危机导致了西方社会和经济环境的结构性变化,政府开始出台新政策来保护当地企业。此时,在积极开拓市场的同时,中国人应该注重规范自己的商业行为,努力在法律允许的框架内发展自己。中国企业要想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从长远利益出发保护自身权益,就必须走出低成本、低价格、低品位的怪圈,与本土企业形成良性竞争,从而避免非正规经营带来的民族冲突危机,而反馈将有助于缓解经济竞争给本土社会带来的压力。(袁波)
标题:华商应走出低价竞争的怪圈
地址:http://www.3mta.com/njxw/6180.html